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函牍
hán dú

【拼音】:hán dú

【注音】:ㄏㄢˊㄉㄨˊ

【结构】:函(半包围结构)牍(左右结构)

【简体】:函牍

【繁体】:函牘

字义分解
函牍的解释
词语解释
书信;信件。函牍[hándú]⒈书信;信件。
引证解释
⒈书信;信件。引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起居》:“今人函牘往来,多用‘起居’字。”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至于款项,倘其借之他人,则函牍往反,而且往反再三,而终于不得要领,必与卖稿无异。”
网络解释
函牍函牍,读音是hándú,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书信;信件。
综合释义
书信;信件。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起居》:“今人函牘往来,多用‘起居’字。”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至于款项,倘其借之他人,则函牍往反,而且往反再三,而终于不得要领,必与卖稿无异。”函牍[hándú]放置于匣中的书简。后泛指一般的书籍。
国语辞典
放置于匣中的书简。后泛指一般的书籍。函牍[hándú]⒈放置于匣中的书简。后泛指一般的书籍。近尺牍
其他释义
书信:函牍往来。
近反义词
函牍造句
1.敬仰与钦佩之情,促使蔡东藩不由自主地与姑苏才女函牍往来,交谈甚契。
2.其余手答函牍、演说底稿,均辞令得体,言简意赅,文采为久治文书者所不及,作者以诚接物、人情练达之作风跃然纸上。
3.其开笔联句之法,或函牍,或故事,或新闻,先由一二句至三四句,扩充至数十句、数百句。
4.幸好有陈世骧先生那两封写给金庸、主谈《天龙》的函牍在,有此两信,我再说什么,都是妄言、赘语。
5.苍蝇扑面而来,都市化的垃圾文化快餐、新新意识言语等在城区里渐居角落,却悄然逸至乡间田头,冷漠地向农村生活中的道德体系致以瓦解和失忆的异化函牍
6.清政府议和专使的密码密电,均可拍发,公私函牍概不检查。
7.母亲还能与丈夫诗词唱和,帮忙润色中文函牍
8.万般无奈之下,曾国藩上奏恳请清廷“于寄谕中,奖其勋谋而慰其劳苦”,说是“则天语一字之褒,胜于臣等函牍万万矣”。
9.从清同治六年至光绪二十七年间,杨葆光逐日将当时的天时、人事、自修、酬酢、著作、函牍、出纳等七类内容在日记中作详细记录。
10.他曾央求各地方及时协饷,然而,“一任函牍频催,率置不答”。
函牍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