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寄当归
jì dāng guī

【拼音】:jì dāng guī

【注音】:ㄐ一ˋㄉㄤㄍㄨㄟ

【结构】:寄(上下结构)当(上下结构)归(左右结构)

【繁体】:寄當歸

字义分解
寄当归的解释
词语解释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遂与母相失'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又《吴志.太史慈传》:'曹公闻其(太史慈)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后因以'寄当归'为催促归去之典。
基础解释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
引证解释
⒈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遂与母相失”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復得母书,令求当归。引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又《吴志·太史慈传》:“曹公闻其(太史慈)名,遗慈书,以篋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后因以“寄当归”为催促归去之典。宋辛弃疾《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昌观偶成》词:“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网络解释
寄当归寄当归,出自人物典故,《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姜维传〉寄希望归来之意。取自药物当归之谐音的用法,其实情境本意也是归来之意,采用双关解释方法或许是文人雅士追求的一种文学境界。....
综合释义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遂与母相失”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復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又《吴志·太史慈传》:“曹公闻其(太史慈)名,遗慈书,以篋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后因以“寄当归”为催促归去之典。宋辛弃疾《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昌观偶成》词:“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遂与母相失'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又《吴志.太史慈传》:'曹公闻其(太史慈)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后因以'寄当归'为催促归去之典。
汉语大词典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遂与母相失”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又《吴志·太史慈传》:“曹公闻其(太史慈)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后因以“寄当归”为催促归去之典。宋辛弃疾《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昌观偶成》词:“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其他释义
1.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遂与母相失'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又《吴志.太史慈传》:'曹公闻其(太史慈)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后因以'寄当归'为催促归去之典。
寄当归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