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沐猴而冠[mùhóuérguàn]⒈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基础解释
沐猴(猕猴)戴上帽子扮人。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实际并不像。
引证解释
⒈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引《汉书·项籍传》:“人谓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颜师古注:“言虽著人衣冠,其心不类人也。”《晋书·张载传》:“至如轩冕黻班之士,苟不能匡化辅政,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耳,尚焉足道哉!”亦省作“沐冠”。宋林希逸《代毛颖谢表》:“志虽酬於脱颖,嘲莫解於沐冠。”梁启超《论自尊》:“夫沐冠而喜者,戏猴之态也。投骨而嚙者,畜犬之情也。”
网友释义
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汉书·伍被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原为韩生讥讽项羽。
汉语大词典
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汉书·项籍传》:“人谓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颜师古注:“言虽著人衣冠,其心不类人也。”《晋书·张载传》:“至如轩冕黻班之士,苟不能匡化辅政,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耳,尚焉足道哉!”亦省作“沐冠”。宋林希逸《代毛颖谢表》:“志虽酬于脱颖,嘲莫解于沐冠。”梁启超《论自尊》:“夫沐冠而喜者,戏猴之态也。投骨而啮者,畜犬之情也。”
国语辞典
沐猴,猕猴。沐猴而冠指猕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带。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讥讽徒具衣冠而没有人性的人。《汉书.卷四五.伍被传》:「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沐猴而冠[mùhóuérguān]⒈沐猴,猕猴。沐猴而冠指猕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带。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语出后讥讽徒具衣冠而没有人性的人。也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汉书·卷四五·伍被传》:「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英语lit.amonkeywearingahat(idiom),fig.worthlesspersoninimposingattire法语XiangYu成语解释沐猴而冠
辞典修订版
沐猴,猕猴。沐猴而冠指猕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着冠带。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讥讽徒具衣冠而没有人性的人。《汉书.卷四五.伍被传》:「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
成语词典版
01.《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源)02.《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03.《晋书.卷五五.张载列传》:「至如轩冕黻班之士,苟不能匡化辅政,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耳,尚焉足道哉!」04.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诗:「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05.清.全祖望〈孙武子论〉:「当吴人之大举也,楚之来相拒者为子常,斯其人如沐猴而冠,而又罢于奔命之余,以遇常胜之师,兵未交而胆已落。」
其他释义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典故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他们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暴政,谁就做关中王。在这些起义军将领中,刘邦和项羽是最有实力的,刘邦虽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手下有很多本领高强的人。而项羽本人就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所以他领导的起义军的军事力量是最强的。但是,他这个人有些刚愎自用,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一向独断专行。在战争发展的过程中,刘邦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进攻路线安排得十分巧妙,受到的阻力较小,因而得以抢先一步进驻咸阳,俘虏了秦王子婴,灭了秦朝。但是,刘邦心里清楚,凭自己的实力一时还无法与项羽对抗,他便以退为进,先将军队撤出了咸阳,等待日后有了机会再成就大事。项羽的路线安排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晚来一步。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就以胡作非为来发泄心中的怨愤。项羽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了秦宫,大火烧了几个月,把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烧成了一片焦土瓦砾。即便这样,他还觉得不够解气,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宝玉器洗劫一空,然后准备率领众人回到江东。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项羽本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哪里还像个都城的样子?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不料,这句话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立即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里活活烹死了。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