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九品中正
jiǔ pǐn zhōng zhèng

【拼音】:jiǔ pǐn zhōng zhèng

【注音】:ㄐ一ㄡˇㄆ一ㄣˇㄓㄨㄥㄓㄥˋ

【词性】:成语。

【简体】:九品中正

【繁体】:九品中正

字义分解
九品中正的解释
词语解释
魏、晋、南北朝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九品中正[jiǔpǐnzhōngzhèng]⒈魏、晋、南北朝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引证解释
⒈魏、晋、南北朝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各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为九等(九品),供朝廷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沿至晋、南北朝,选取专重门第,致“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成为世族豪门把持政权的工具。隋文帝时废除此制,改行科举制。参阅《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宋书·恩倖传论》。
综合释义
魏、晋、南北朝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各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为九等(九品),供朝廷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沿至晋、南北朝,选取专重门第,致“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成为世族豪门把持政权的工具。隋文帝时废除此制,改行科举制。参阅《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宋书·恩倖传论》。九品中正[jiǔpǐnzhōngzhèng]三国时魏文帝定九品官人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品第人才,由小中正以九等排定高下,上报大中正,核实后上报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晋、南北朝皆因袭其制,至隋始废。
国语辞典
三国时魏文帝定九品官人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品第人才,由小中正以九等排定高下,上报大中正,核实后上报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晋、南北朝皆因袭其制,至隋始废。九品中正[jiǔpǐnzhōngzhèng]⒈三国时魏文帝定九品官人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品第人才,由小中正以九等排定高下,上报大中正,核实后上报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晋、南北朝皆因袭其制,至隋始废。成语解释九品中正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三国时魏文帝定九品官人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品第人才,由小中正以九等排定高下,上报大中正,核实后上报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晋、南北朝皆因袭其制,至隋始废。
其他释义
指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维护世族特权的官吏选拔制度。代指等级制度。
九品中正造句
1.用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魏晋南北朝,国祚大多都不长久。
2.我们知道,九品中正制是曹魏始创的选官制度。
3.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曹魏的统治,曹丕想出了九品中正制这么一个拉拢世家大族的方法,而有蜀一朝,诸葛亮对益州的地方豪强的整治就一直没有停息过。
4.本文认为此制并非东吴独创,而是借鉴并综合曹魏的户调制度与九品中正制度而来。
5.诚然,海州窦家比起海州陈氏要短上七百年的传承,三百年前才有族人筑基成功,得以把家族列名《吴国氏族九品中正谱》。
6.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
7.“九品官人法”通常被称为九品中正制,此外还有诸多异名、别称。
8.要想入仕,还要经过很重要的一关,那就是九品中正制的考评。
9.我们家也是从江西出来的,陶渊明是晋朝时候人,那时候还没有科举,高门大户垄断了官职,还定下了九品中正制,把天下的家族分为九品。
10.天下修行者,被划下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