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言志
yán zhì

【拼音】:yán zhì

【注音】:一ㄢˊㄓˋ

【结构】:言(独体结构)志(上下结构)

字义分解
言志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指诗歌。语出《书.舜典》﹕'诗言志。'言志[yánzhì]⒈指诗歌。语出《书·舜典》:“诗言志。”
基础解释
1.指诗歌。2.明代唐伯虎创作七言绝句。
引证解释
⒈指诗歌。引语出《书·舜典》:“诗言志。”唐王洙《东阳夜怪录》:“去文不才,亦有两篇言志奉呈。”
网络解释
言志(《尚书今古文注疏》名词)'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经》的作者关于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这种观念的萌芽。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
综合释义
《言志》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即唐伯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作者心中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诗中平铺直述,开门见山不仅表明出唐寅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还反映出他那不羁的性格。
汉语大词典
指诗歌。语出《书·舜典》:“诗言志。”唐王洙《东阳夜怪录》:“去文不才,亦有两篇言志奉呈。”
其他释义
1.指诗歌。语出《书.舜典》﹕'诗言志。'
言志造句
1.对于吴平关的这部摄影作品,外界有评介认为“早已打破影像的纪实功能,如同诗以言志,他的摄影已经回归‘本心’。
2.今现身说法,借此作“言志”,势必让顽石点头,加深了谜作的强烈感染力。
3.散文于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自的审美价值。
4.相诗学是命运相学以诗相人的发展产物,也是春秋赋诗言志、两汉谶纬解诗的发展产物。
5.中国工程院院士、冀东油田首任经理翟光明就曾赋诗以言志休看弹丸地,龄齿心未移。
6.敦煌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抒情言志,无施不可,这是词的原初风貌。
7.向来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所以来去出入,都有照例文章,严格地说,也不能算为真正的言志
8.入口西去,仿佛进入了一个绚丽的艺术画廊,前段是宋祖峡,当年赵匡胤在此诗以言志,称帝后派人将诗刻在岩石上,至今字迹尚存。
9.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10.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言志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