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玉帛。祝币[zhùbì]⒈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玉帛。
引证解释
⒈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玉帛。参见“祝币史辞”。引《清史稿·礼志五》:“隆恩殿大饗用祝币,其日燃明鐙,用牛一、羊二、尊四,帝、后同案位,设奉先制币一,羹饭脯醢器十八,饼果器六十五。”
网络解释
祝币zhùbìㄓㄨˋㄅㄧˋ
综合释义
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玉帛。《清史稿·礼志五》:“隆恩殿大饗用祝币,其日燃明鐙,用牛一、羊二、尊四,帝、后同案位,设奉先制币一,羹饭脯醢器十八,饼果器六十五。”参见“祝币史辞”。
网友释义
zhùbìㄓㄨˋㄅㄧˋ祝币(祝币)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玉帛。《清史稿·礼志五》:“隆恩殿大飨用祝币,其日燃明镫,用牛一、羊二、尊四,帝、后同案位,设奉先制币一,羹饭脯醢器十八,饼果器六十五。”参见“祝币史辞”。
汉语大词典
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玉帛。《清史稿·礼志五》:“隆恩殿大飨用祝币,其日燃明镫,用牛一、羊二、尊四,帝、后同案位,设奉先制币一,羹饭脯醢器十八,饼果器六十五。”参见“祝币史辞”。
其他释义
1.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