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脩饬
xiū chì

【拼音】:xiū chì

【结构】:脩(左右结构)饬(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脩饬的解释
词语解释
修饬xiūchì。(1)整治;整修。
基础解释
修饬xiūchì整治;整修
引证解释
谨慎整饬,不违礼义。《荀子·君道》:“脩飭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飭。”《北史·羊烈传》:“烈家传素业,闺门脩飭,为世所称。”宋欧阳修《举苏轼应制科状》:“学问通博,资识明敏,文采灿然,论议蠭出,其行业脩飭,名声甚远。”指约束言行,使合乎礼义。明方孝孺《答胡怀秀才》:“所愿者先乎道而后乎文,脩飭其身心而无预蘄乎声誉。”
网络解释
脩饬脩饬,读音xiūchì,汉语词语,解释为谨慎整饬,不违礼义,出自《荀子·君道》。
综合释义
谨慎整饬,不违礼义。《荀子·君道》:“脩飭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飭。”《北史·羊烈传》:“烈家传素业,闺门脩飭,为世所称。”宋欧阳修《举苏轼应制科状》:“学问通博,资识明敏,文采灿然,论议蠭出,其行业脩飭,名声甚远。”指约束言行,使合乎礼义。明方孝孺《答胡怀秀才》:“所愿者先乎道而后乎文,脩飭其身心而无预蘄乎声誉。”修整也。《荀子·君道》:「修饬端正,尊法敬分。」;《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制明法,臣下修饬。」;《汉书·楚元王传》:「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汉书·刘向传》:「既冠,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汉、刘向《列女传·母仪·契母简狄传》:「逐自修饬,教以事理。」;晋、葛洪《抱朴子·酒诫》:「忘修饬之术。」;《古文苑·汉武帝·柏梁诗》:「修饬舆马待驾来。」;宋、苏轼〈策略五〉:「远方之贱吏,亦务自激发为善,不以位卑禄薄,无由自通于上,而不修饬。」
网友释义
脩饬的拼音是xiūchì,注音是ㄒㄧㄨㄔㄧˋ,解释为谨慎整饬,不违礼义,出自《荀子·君道》。
汉语大词典
(1).谨慎整饬,不违礼义。《荀子·君道》:“脩饬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饬。”《北史·羊烈传》:“烈家传素业,闺门脩饬,为世所称。”宋欧阳修《举苏轼应制科状》:“学问通博,资识明敏,文采灿然,论议蜂出,其行业脩饬,名声甚远。”(2).指约束言行,使合乎礼义。明方孝孺《答胡怀秀才》:“所愿者先乎道而后乎文,脩饬其身心而无预蕲乎声誉。”
脩饬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