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采听
cǎi tīng

【拼音】:cǎi tīng

【注音】:ㄘㄞˇㄊ一ㄥ

【结构】:采(上下结构)听(左右结构)

【繁体】:採聽

字义分解
采听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探听。2.犹采纳。采听[cǎitīng]⒈探听。⒉犹采纳。
基础解释
探听。犹采纳。
引证解释
⒈探听。引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凌準等主谋议唱和,採听外事。”宋苏轼《谢制科启》:“通变者恐人才之未尽,故详於採听而畧於临时。”⒉犹采纳。引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三状》:“臣前已具言河利害甚详,而未蒙採听。”收集听取。《国语·晋语六》“风听臚言於市”三国吴韦昭注:“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古今诗话》云:‘太祖采听明远,每边事,纤息必知。’”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三·附录》:“旅蒙盛杏蓀、唐景星、徐雨之三观察,采听商情,禀请傅相帮办招商局。”
网络解释
采听采听(采听)
综合释义
探听。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凌準等主谋议唱和,採听外事。”宋苏轼《谢制科启》:“通变者恐人才之未尽,故详於採听而畧於临时。”犹采纳。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三状》:“臣前已具言河利害甚详,而未蒙採听。”收集听取。《国语·晋语六》“风听臚言於市”三国吴韦昭注:“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古今诗话》云:‘太祖采听明远,每边事,纤息必知。’”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三·附录》:“旅蒙盛杏蓀、唐景星、徐雨之三观察,采听商情,禀请傅相帮办招商局。”采听[cǎitīng]探听。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凌准等主谋议唱和,采听外事。”宋苏轼《谢制科启》:“通变者恐人才之未尽,故详於采听而畧於临时。”采听[cǎitīng]犹采纳。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三状》:“臣前已具言河利害甚详,而未蒙采听。”
汉语大词典
(1).探听。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凌准等主谋议唱和,采听外事。”宋苏轼《谢制科启》:“通变者恐人才之未尽,故详于采听而略于临时。”(2).犹采纳。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三状》:“臣前已具言河利害甚详,而未蒙采听。”收集听取。《国语·晋语六》“风听胪言于市”三国吴韦昭注:“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古今诗话》云:‘太祖采听明远,每边事,纤息必知。’”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三·附录》:“旅蒙盛杏荪、唐景星、徐雨之三观察,采听商情,禀请傅相帮办招商局。”
采听造句
1.乘课改风,展我风采,听说读写;破万里浪,秀你奇才,琴棋书画。
2.那么,也让我们随着县市长们,去看看这些台湾百岁人瑞们的风采,听听他们的养生秘诀,学学他们的为人处世经。(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
采听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