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以微知著
yǐ wēi zhī zhù

【拼音】:yǐ wēi zhī zhù

【注音】:一ˇㄨㄟㄓㄓㄨˋ

【词性】:成语。

【简体】:以微知著

【繁体】:以微知著

字义分解
以微知著的解释
词语解释
根据刚露出的征兆即可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以微知著[yǐwēizhīzhù]⒈根据刚露出的征兆即可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
基础解释
根据刚露出的征兆即可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
引证解释
⒈根据刚露出的征兆即可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引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故子胥知姑苏之有麋鹿;辅果识智伯之为赵禽;穆生谢病,以免楚难;邹阳北游,不同吴祸。此四士者,岂圣人哉?徒通变思深,以微知著耳。”参见“见微知著”。解释:微:微小;著: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出处:宋·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汉语大词典
根据刚露出的征兆即可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故子胥知姑苏之有麋鹿;辅果识智伯之为赵禽;穆生谢病,以免楚难;邹阳北游,不同吴祸。此四士者,岂圣人哉?徒通变思深,以微知著耳。”参见“见微知著”。
国语辞典
从事物的细微处,推知其真象及发展趋势。以微知著[yǐwéizhīzhù]⒈从事物的细微处,推知其真象及发展趋势。引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此四士者,岂圣人哉,徒通变思深,以微知著耳。」成语解释以微知著
辞典修订版
从事物的细微处,推知其真象及发展趋势。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此四士者,岂圣人哉,徒通变思深,以微知着耳。」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从事物的细微处,推知其真象及发展趋势。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此四士者,岂圣人哉,徒通变思深,以微知着耳。
其他释义
微:微小;著: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出处
宋·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近反义词
以微知著造句
1.编导从“小”入手,以小雕刀来塑大形象,以小见大,以微知著,于情动人,于无声处听惊雷。
2.凡事不要轻信,首先是明辨是非,其次是以微知著,要敢于坚持真理,抵住歪风。
3.凡事不要轻信,首先是明辨是非,其次是以微知著,要敢于坚持真理,抵触歪风。
4.凡事要明辨是非,以微知著,要敢于坚持真理。
5.游客在游览时主动承担维持公共秩序的工作,这样的例子也许不是普遍现象,但以微知著,我们有理由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6.虽然不是绝对的,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于此以微知著
7.早报记者李伟浦江变迁,以微知著,勾勒的是一个行进中的上海。
8.游客在游览时主动承担维持公共秩序的工作,这样的例子也许不是普遍现象,但以微知著,我们有理由期待更美好的明天。【https://www.chazidian.com/zj-399003/造句网】
9.编导从“小”入手,以小雕刀来塑大形象,以小见大,以微知著,于情动人,于无声处听惊雷。(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99003/造句网)
以微知著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