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避亲
bì qīn

【拼音】:bì qīn

【注音】:ㄅ一ˋㄑ一ㄣ

【结构】:避(半包围结构)亲(上下结构)

【繁体】:避親

字义分解
避亲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2.唐宋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3.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避亲[bìqīn]⒈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⒉唐宋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⒊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
基础解释
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唐宋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
引证解释
⒈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引《魏书·世祖纪下》:“功者赏不遗贼,罪者刑不避亲,虽宠爱之,终不亏法。”《隋书·房彦谦传》:“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⒉唐宋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引唐孙逖《授张博济户部员外郎制》:“时宰避亲,良才久滞。”宋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身方督作,匪懈於服劳;法有避亲,遽蒙於易地。”《金史·选举志一》:“旧例,读卷官不避亲,至有亲人,或有不敢定其去留,或力加营护,而为同列所疑。”《清史稿·选举志四》:“此则举不避亲,其破除成例又如此。”⒊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引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我盛清明内不避亲,外不避仇,好就说好,不好归不好。”
网络解释
避亲避亲
综合释义
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魏书·世祖纪下》:“功者赏不遗贼,罪者刑不避亲,虽宠爱之,终不亏法。”《隋书·房彦谦传》:“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唐宋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唐孙逖《授张博济户部员外郎制》:“时宰避亲,良才久滞。”宋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身方督作,匪懈於服劳;法有避亲,遽蒙於易地。”《金史·选举志一》:“旧例,读卷官不避亲,至有亲人,或有不敢定其去留,或力加营护,而为同列所疑。”《清史稿·选举志四》:“此则举不避亲,其破除成例又如此。”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我盛清明内不避亲,外不避仇,好就说好,不好归不好。”
汉语大词典
(1).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魏书·世祖纪下》:“功者赏不遗贼,罪者刑不避亲,虽宠爱之,终不亏法。”《隋书·房彦谦传》:“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2).唐宋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唐孙逖《授张博济户部员外郎制》:“时宰避亲,良才久滞。”宋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身方督作,匪懈于服劳;法有避亲,遽蒙于易地。”《金史·选举志一》:“旧例,读卷官不避亲,至有亲人,或有不敢定其去留,或力加营护,而为同列所疑。”《清史稿·选举志四》:“此则举不避亲,其破除成例又如此。”(3).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我盛清明内不避亲,外不避仇,好就说好,不好归不好。”
避亲造句
1.但也有部分人士认为,林玲兰出任调查员以来,卓越的工作表现,才是汪忠一能够内举不避亲,拔擢同学的凭据。
2.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求贤若渴,有“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礼贤下士精神,也要有“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担当意识和宽广胸怀。
3.李靖严于治军,赏罚分明,不避亲疏与仇雠,以惩恶劝善,激励将士。
4.功者赏不遗贱,罪者刑不避亲,虽宠爱之,终不亏法。
5.“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举贤不避亲”成为很多企业任人唯亲的借口。
6.称符合"内举不避亲"传统早产的诺贝尔和平奖。
7.不计个人恩怨选贤任能的事例,最有名的非被孔圣人称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莫属。
8.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9.我倒是相信杨一善刚才毫无恶意,相反,我看得出他听到这位慕容小姐的脚伤已经好了,才会高兴得做出这个大大方方、不避亲疏的善意举动!
10.他能攻善守的表现,给老爸的举贤不避亲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避亲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