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玉律
yù lǜ

【拼音】:yù lǜ

字义分解
玉律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玉制的标准定音器。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的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则依以为准。分阴、阳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气。指管乐器。庄严而不可变更的法令。引申为楷模、榜样。玉律[yùlǜ]⒈玉制的标准定音器。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的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则依以为准。分阴、阳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气。指管乐器。庄严而不可变更的法令。引申为楷模、榜样。
基础解释
玉制的标准定音器。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的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则依以为准。分阴、阳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气。指管乐器。庄严而不可变更的法令。引申为楷模、榜样。
引证解释
⒈ 玉制的标准定音器。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的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则依以为准。分阴、阳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气。引:《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晋书·律历志上》:“武帝太康元年,汲群盗发六国时魏襄王冢,亦得玉律。则古者又以玉为管矣。”前蜀韦庄《和薛先辈初秋寓怀》诗:“玉律初移候,清风乍远襟。”⒉ 指管乐器。引: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甿謡响玉律,邑颂被丹絃。”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引清王士禛《秦淮杂诗》:“秦淮丝肉中宵发,玉律抛残作笛鈿。”⒊ 庄严而不可变更的法令。引:前蜀杜光庭《川主太师南斗大醮词》:“玉律金科,虑爽重轻之信;五申三令,慙乖训抚之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愚人不能看深奥的书,见了一部小説,就是金科玉律。”⒋ 引申为楷模、榜样。引:宋司马光《枢密太傅文恭胡公挽辞》:“黄裳藴厚德,玉律儼清规。”⒈玉制的标准定音器。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的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则依以为准。分阴、阳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气。引《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晋书·律历志上》:“武帝太康元年,汲群盗发六国时魏襄王冢,亦得玉律。则古者又以玉为管矣。”前蜀韦庄《和薛先辈初秋寓怀》诗:“玉律初移候,清风乍远襟。”⒉指管乐器。引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甿謡响玉律,邑颂被丹絃。”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引清王士禛《秦淮杂诗》:“秦淮丝肉中宵发,玉律抛残作笛鈿。”⒊庄严而不可变更的法令。引前蜀杜光庭《川主太师南斗大醮词》:“玉律金科,虑爽重轻之信;五申三令,慙乖训抚之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愚人不能看深奥的书,见了一部小説,就是金科玉律。”⒋引申为楷模、榜样。引宋司马光《枢密太傅文恭胡公挽辞》:“黄裳藴厚德,玉律儼清规。”
综合释义
玉制的标准定音器。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的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则依以为准。分阴、阳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气。《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晋书·律历志上》:“武帝太康元年,汲群盗发六国时魏襄王冢,亦得玉律。则古者又以玉为管矣。”前蜀韦庄《和薛先辈初秋寓怀》诗:“玉律初移候,清风乍远襟。”指管乐器。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甿謡响玉律,邑颂被丹絃。”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引清王士禛《秦淮杂诗》:“秦淮丝肉中宵发,玉律抛残作笛鈿。”庄严而不可变更的法令。前蜀杜光庭《川主太师南斗大醮词》:“玉律金科,虑爽重轻之信;五申三令,慙乖训抚之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愚人不能看深奥的书,见了一部小説,就是金科玉律。”引申为楷模、榜样。宋司马光《枢密太傅文恭胡公挽辞》:“黄裳藴厚德,玉律儼清规。”
汉语大词典
(1).玉制的标准定音器。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的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则依以为准。分阴、阳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气。《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晋书·律历志上》:“武帝太康元年,汲群盗发六国时魏襄王冢,亦得玉律。则古者又以玉为管矣。”前蜀韦庄《和薛先辈初秋寓怀》诗:“玉律初移候,清风乍远襟。”(2).指管乐器。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氓谣响玉律,邑颂被丹弦。”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引清王士禛《秦淮杂诗》:“秦淮丝肉中宵发,玉律抛残作笛钿。”(3).庄严而不可变更的法令。前蜀杜光庭《川主太师南斗大醮词》:“玉律金科,虑爽重轻之信;五申三令,惭乖训抚之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愚人不能看深奥的书,见了一部小说,就是金科玉律。”(4).引申为楷模、榜样。宋司马光《枢密太傅文恭胡公挽辞》:“黄裳蕴厚德,玉律俨清规。”
其他释义
1.玉制的标准定音器。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的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则依以为准。分阴﹑阳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气。2.指管乐器。3.庄严而不可变更的法令。4.引申为楷模﹑榜样。
玉律造句
1.他藐视古人那些为人处事的金科玉律,最后才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
2.北京与华盛顿做出的决策与达成的协定,将会作为金科玉律直接向世界其它地区传达。
3.是啊!不过一看见那张小脸带着害怕淹死的恐怖神情被激流越冲越远,我们就把明哲保身的金科玉律统统打破了。
4.李璟在某个观点上或某件事情上稍一示意,哪怕只是无意中的一点头,都有可能在有心人的猜度下或者引导下,最终变为无可置喙、无可更改的金口玉律
5.总裁认为他的话就是金科玉律,要每个人都必须奉行不渝。
6.在工作场所‘相处’,除了金科玉律外,还有更多未成文规则需要遵循。
7.他把他家里那种种可笑规矩,看成圣贤的金科玉律
8.我们不能把这些看成永远适用的金科玉律,因为社会是发展的,总会有些改变。
9.古圣先贤留下许多金科玉律,可以做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圭臬。
10.安全是基础,服务是宗旨,制度是金科玉律
玉律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