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丙科
bǐng kē

【拼音】:bǐng kē

【注音】:ㄅ一ㄥˇㄎㄜ

【结构】:丙(独体结构)科(左右结构)

【简体】:丙科

【繁体】:丙科

字义分解
丙科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汉时考试的第三等科目。2.泛指考试的第三等。丙科[bǐngkē]⒈汉时考试的第三等科目。⒉泛指考试的第三等。
基础解释
汉时考试的第三等科目。泛指考试的第三等。
引证解释
⒈汉时考试的第三等科目。引《史记·张丞相列传》:“﹝匡衡﹞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汉书·儒林传序》:“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⒉泛指考试的第三等。引宋陆游《谢赐出身启》:“明廷锡对,晨趋甲帐之严;亲札疏恩,暮拜丙科之宠。”
网络解释
丙科(1).汉时考试的第三等科目。《史记·张丞相列传》:“﹝匡衡﹞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汉书·儒林传序》:“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
综合释义
汉时考试的第三等科目。《史记·张丞相列传》:“﹝匡衡﹞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汉书·儒林传序》:“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泛指考试的第三等。宋陆游《谢赐出身启》:“明廷锡对,晨趋甲帐之严;亲札疏恩,暮拜丙科之宠。”丙科[bǐngkē]考试成绩第三等级,亦作景科,唐人避讳而改。《史记·匡衡传》:「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汉书·儒林传》:「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清、梁章钜《称谓录·甲第总称·丙科》:「按,汉之甲科,犹今之第一甲,而汉之乙科、丙科,犹今之二甲、三甲矣。自唐以后,进士登甲科者,益觉贵重。」
汉语大词典
(1).汉时考试的第三等科目。《史记·张丞相列传》:“﹝匡衡﹞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汉书·儒林传序》:“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2).泛指考试的第三等。宋陆游《谢赐出身启》:“明廷锡对,晨趋甲帐之严;亲札疏恩,暮拜丙科之宠。”
其他解释
考试成绩第三等级,亦作景科,唐人避讳而改。《史记·匡衡传》:「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汉书·儒林传》:「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清、梁章钜《称谓录·甲第总称·丙科》:「按,汉之甲科,犹今之第一甲,而汉之乙科、丙科,犹今之二甲、三甲矣。自唐以后,进士登甲科者,益觉贵重。」
丙科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