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赞引
zàn yǐn

【拼音】:zàn yǐn

【注音】:ㄗㄢˋ一ㄣˇ

【结构】:赞(上下结构)引(左右结构)

【繁体】:贊引

字义分解
赞引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赞礼并导引。2.指赞礼并导引的人。3.引导。赞引[zànyǐn]⒈赞礼并导引。⒉指赞礼并导引的人。⒊引导。
基础解释
赞礼并导引。指赞礼并导引的人。3.引导。
引证解释
⒈赞礼并导引。引唐郑谷《入阁书》诗:“对扬称法吏,赞引出宫鈿。”宋朱熹《答吕子约书》:“即其升降馈奠,皆不能知其时节之所宜,虽其赞引之人,亦不闻其告语之声矣。”元张光祖《言行龟鉴·政事门》:“须俟上更衣復坐,以次赞引。”《清史稿·职官志六》:“奉常掌赞引儐导。”⒉指赞礼并导引的人。引《隋书·礼仪志七》:“典謁赞引,流外冗吏,通服之,以縵。”⒊引导。引《管子·小问》“有赞水者”唐尹知章注:“谓赞引渡水者。”
网络解释
赞引赞引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入阁书》等,基本意思是赞礼并导引。
综合释义
赞礼并导引。唐郑谷《入阁书》诗:“对扬称法吏,赞引出宫鈿。”宋朱熹《答吕子约书》:“即其升降馈奠,皆不能知其时节之所宜,虽其赞引之人,亦不闻其告语之声矣。”元张光祖《言行龟鉴·政事门》:“须俟上更衣復坐,以次赞引。”《清史稿·职官志六》:“奉常掌赞引儐导。”指赞礼并导引的人。《隋书·礼仪志七》:“典謁赞引,流外冗吏,通服之,以縵。”引导。《管子·小问》“有赞水者”唐尹知章注:“谓赞引渡水者。”
汉语大词典
(1).赞礼并导引。唐郑谷《入阁书》诗:“对扬称法吏,赞引出宫钿。”宋朱熹《答吕子约书》:“即其升降馈奠,皆不能知其时节之所宜,虽其赞引之人,亦不闻其告语之声矣。”元张光祖《言行龟鉴·政事门》:“须俟上更衣复坐,以次赞引。”《清史稿·职官志六》:“奉常掌赞引傧导。”(2).指赞礼并导引的人。《隋书·礼仪志七》:“典谒赞引,流外冗吏,通服之,以缦。”(3).引导。《管子·小问》“有赞水者”唐尹知章注:“谓赞引渡水者。”
其他释义
1.赞礼并导引。2.指赞礼并导引的人。3.引导。
赞引造句
1.鸿胪之名出自汉武帝之手,即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唐朝时又改称“鸿胪寺”。
赞引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