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古指一个小笙。和协;和谐一致。一会;一番。一和[yīhè]⒈古指一个小笙。和协;和谐一致。一会;一番。
基础解释
古指一个小笙。和协;和谐一致。一会;一番。
引证解释
⒈古指一个小笙。引《仪礼·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郑玄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也。”按:《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⒉和协;和谐一致。引《淮南子·本经训》:“安则止,激则行,通体于天地,同精於阴阳,一和于四时。”高诱注:“一,同也。”晋葛洪《抱朴子·嘉遁》:“离同则肝胆为胡越,合异则万殊而一和。”《隋书·音乐志下》:“四海之内,一和之壤。”⒊一会;一番。引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説与我每一和,又説与我公一和。”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个是一方长老,一个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元石德玉《黄粱梦》第四折:“睡朦朧无多一和,半霎儿改变了山河。”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沉吟一和,怎离却双亲膝下?”
网络解释
一和一和,读音是yīhé,汉语词汇,古指一个小笙。
综合释义
古指一个小笙。《仪礼·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郑玄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也。”按:《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和协;和谐一致。《淮南子·本经训》:“安则止,激则行,通体于天地,同精於阴阳,一和于四时。”高诱注:“一,同也。”晋葛洪《抱朴子·嘉遁》:“离同则肝胆为胡越,合异则万殊而一和。”《隋书·音乐志下》:“四海之内,一和之壤。”一会;一番。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説与我每一和,又説与我公一和。”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个是一方长老,一个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元石德玉《黄粱梦》第四折:“睡朦朧无多一和,半霎儿改变了山河。”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沉吟一和,怎离却双亲膝下?”一和[yīhè]一回、一番。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官人清似水,外郎白似面,水面打一和,糊涂做一片。」元.睢玄明〈耍孩儿.乐官行径咱参破套〉:「做院本把我拾掇尽,赴村戏将咱来擂一和。」一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自家当朝一日,和那妇人叫了一和,两下都有言语。」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那贱人俏声儿诉一和,俺这厮侧身儿搂抱着。」
网友释义
一和,读音是yīhé,汉语词汇,古指一个小笙。
汉语大词典
(1).古指一个小笙。《仪礼·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郑玄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也。”按:《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2).和协;和谐一致。《淮南子·本经训》:“安则止,激则行,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一和于四时。”高诱注:“一,同也。”晋葛洪《抱朴子·嘉遁》:“离同则肝胆为胡越,合异则万殊而一和。”《隋书·音乐志下》:“四海之内,一和之壤。”(3).一会;一番。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说与我每一和,又说与我公一和。”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个是一方长老,一个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元石德玉《黄粱梦》第四折:“睡朦胧无多一和,半霎儿改变了山河。”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沉吟一和,怎离却双亲膝下?”
国语辞典
一回、一番。一和[yīhé]⒈一回、一番。引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官人清似水,外郎白似面,水面打一和,糊涂做一片。」元·睢玄明〈耍孩儿·乐官行径咱参破套〉:「做院本把我拾掇尽,赴村戏将咱来擂一和。」⒉一会。引《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自家当朝一日,和那妇人叫了一和,两下都有言语。」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那贱人俏声儿诉一和,俺这厮侧身儿搂抱著。」
辞典修订版
一回、一番。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官人清似水,外郎白似面,水面打一和,糊涂做一片。」元.睢玄明〈耍孩儿.乐官行径咱参破套〉:「做院本把我拾掇尽,赴村戏将咱来擂一和。」一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自家当朝一日,和那妇人叫了一和,两下都有言语。」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那贱人俏声儿诉一和,俺这厮侧身儿搂抱着。」
其他释义
1.古指一个小笙。《仪礼.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郑玄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也。'按:《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2.和协;和谐一致。3.一会;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