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侍中
shì zhōng

【拼音】:shì zhōng

【注音】:ㄕˋㄓㄨㄥ

【结构】:侍(左右结构)中(独体结构)

【简体】:侍中

【繁体】:侍中

字义分解
侍中的解释
词语解释
职官名。秦置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汉以为加官,分掌乘舆服物,侍于君王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为门下省的长官,到元代时废除。也称为「纳言」。侍中[shìzhōng]⒈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引证解释
⒈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引《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新唐书·百官志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清袁枚《随园随笔·古官尊卑不一》:“秦汉侍中本丞相史,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
网络解释
侍中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汉语大词典
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新唐书·百官志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清袁枚《随园随笔·古官尊卑不一》:“秦汉侍中本丞相史,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国语辞典
职官名。秦置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汉以为加官,分掌乘舆服物,侍于君王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为门下省的长官,到元代时废除。侍中[shìzhōng]⒈职官名。秦置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汉以为加官,分掌乘舆服物,侍于君王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为门下省的长官,到元代时废除。德语Kammerherr(Ehrentitel,historisch)​(S)​
其他解释
官名。秦置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故曰侍中。汉以为加官,多至数十人。旧用儒者,后多用贵胄子弟,侍帝左右,掌乘舆服物。东汉皆博学高德之士,切问近对,喻旨公卿,上殿称制,秉笏陪见,为人主亲信之官。齐、梁侍中之功高者,称侍中祭酒。隋改纳言,唐武德四年,复改侍中。开元初,改为黄门监。天宝初,改左相,总判门下省事。至元废。《史记·平准书》:「弘羊,雒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汉书·王莽传》:「侍中谏议。」;《后汉书·刘表传》:「侍中从事邓义谏,不听。」;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序〉:「何公既登侍中,武子俄而亦作。」;唐、杜佑《通典·职官典·侍中》:「侍中者,周公戒成王〈立政〉之篇所云:『常伯任以为左右,即其任也。』秦为侍中,本丞相史也。使五人,往来殿内东奏事,故谓之侍中。汉侍中为加官,凡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为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魏晋以来,置四人,别加官者,则非数。」;宋、高承《事物纪原·三省纲辖部·侍中》:「《环济要略》曰:『古官也。风后为黄帝侍中,周有常伯,见《尚书·立政》。秦汉为侍中。』徐坚《初学记》曰:『秦取古官制,本丞相史也。丞相使史五人,来往殿中奏事,故谓之侍中,后魏始为枢密之任,梁又以为宰相职事,唐侍中与中书、尚书二令,并为真宰相矣。』。」
其他释义
1.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侍中造句
1.梁侍中、国子祭酒萧子云善草隶,百济国专门派使者来到建康城求其书法。
2.太傅、中书令、侍中奉寿圣皇太后册宝升殿,用。
3.庆之与江夏王义恭素不厚,发其事,帝诛义恭、元景等,以庆之为侍中、太尉,封次子中书郎文季建安县侯,食邑千户。
4.一旦侍中千秋之后,秦某便与高家再无瓜葛,届时挂冠而去,也不算对不住侍中的知遇之恩了……
5.又追赠兴之侍中、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孝侯;道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敬侯。
6.以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湜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书中侍郎陆象先同平章事。
7.故侍中、司徒南昌侯刘穆之,深谋远猷,肇基王迹,勋造大业,诚实匪躬。
8.吾儒之五常百行,诱掖奖劝,有一不引人为善者哉?昔文帝问侍中曰“六经本是济俗,若性灵真要,则以佛经为指南。
9.久之,还为侍中,又摄度支、五兵二曹尚书。
10.《宋裨类钞·纰谬》中有个“李斯狗枷”典故,说刘宋江夏王刘义恭喜欢收集索要古董,侍中何勖很是不满。
侍中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