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衣带诏yīdàizhào。(1)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汉献帝时,曹操擅权,将篡夺帝位,献帝将秘密诏书缝在衣带里,托国舅董承带出宫外,这就是“衣带诏”的由来。衣带诏[yīdàizhào]⒈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汉献帝时,曹操擅权,将篡夺帝位,献帝将秘密诏书缝在衣带里,托国舅董承带出宫外,这就是“衣带诏”的由来。例遂赐衣带诏。——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英secretimperialedicthiddenintheclothingpocket;
基础解释
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
引证解释
⒈藏在衣带里面的密诏。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詔,当诛曹公。引先主未发。”《三国演义》第二四回:“却説曹操见了衣带詔,与众谋士商议,欲废却献帝,更择有德者立之。”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戊戌柄政,始有变法之义。事败亡命,作衣带詔,立保皇会,以结人心。”
网络解释
衣带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汉献帝时,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与汉献帝发生矛盾。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建安五年(200)正月,事败被诛。
综合释义
藏在衣带里面的密诏。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詔,当诛曹公。先主未发。”《三国演义》第二四回:“却説曹操见了衣带詔,与众谋士商议,欲废却献帝,更择有德者立之。”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戊戌柄政,始有变法之义。事败亡命,作衣带詔,立保皇会,以结人心。”
汉语大词典
藏在衣带里面的密诏。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三国演义》第二四回:“却说曹操见了衣带诏,与众谋士商议,欲废却献帝,更择有德者立之。”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戊戌柄政,始有变法之义。事败亡命,作衣带诏,立保皇会,以结人心。”
国语辞典
藏于衣带中的密诏。汉末献帝时曹操等窃权,献帝想私下除掉他们,下密诏藏于董承衣带中,事泄,承被杀。见《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衣带诏[yīdàizhào]⒈藏于衣带中的密诏。汉末献帝时曹操等窃权,献帝想私下除掉他们,下密诏藏于董承衣带中,事泄,承被杀。见《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
其他释义
1.藏在衣带里面的密诏。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