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举子
jǔ zǐ

【拼音】:jǔ zǐ

【注音】:ㄐㄨˇㄗˇ

【结构】:举(上下结构)子(独体结构)

【简体】:举子

【繁体】:舉子

字义分解
举子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举子jǔzǐ。(1)科举时代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举子[jǔzǐ]⒈科举时代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英acandidatefortheimperialexaminations;
基础解释
科举时代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
引证解释
⒈生育子女。引《后汉书·侯霸传》:“更始元年,遣使徵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侯君当去,必不能全。”金王若虚《失子》诗:“平生三举子,随灭如朝露。”⒉科举考试的应试人。引《旧唐书·高适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於文雅,唯以举子待之。”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举子进科场,全无字半行,烛已相将尽,问君忙不忙?”清沉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先拈鬮,得第一者为主考,关防别座;第二者为誊録,亦就座;余为举子。”
网络解释
举子举子是汉语词汇,拼音jǔzǐ,出自《后汉书·侯霸传》。
综合释义
生育子女。《后汉书·侯霸传》:“更始元年,遣使徵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侯君当去,必不能全。”金王若虚《失子》诗:“平生三举子,随灭如朝露。”科举考试的应试人。《旧唐书·高适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於文雅,唯以举子待之。”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举子进科场,全无字半行,烛已相将尽,问君忙不忙?”清沉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先拈鬮,得第一者为主考,关防别座;第二者为誊録,亦就座;余为举子。”举子[jǔzǐ]明、清时俗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子」。①《旧唐书·高适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於文雅,唯以举子待之。'②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举子进科场,全无字半行,烛已相将尽,问君忙不忙?'③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先拈阄,得第一者为主考,关防别座;第二者为誊录,亦就座;余为举子。'③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小生是失路的举子,赶过宿头,幸到宝庄,见门尚未阖,斗胆求借一宿。'
网友释义
举子是汉语词汇,拼音jǔzǐ,出自《后汉书·侯霸传》。
汉语大词典
(1).生育子女。《后汉书·侯霸传》:“更始元年,遣使徵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侯君当去,必不能全。”金王若虚《失子》诗:“平生三举子,随灭如朝露。”(2).科举考试的应试人。《旧唐书·高适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举子进科场,全无字半行,烛已相将尽,问君忙不忙?”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先拈阄,得第一者为主考,关防别座;第二者为誊录,亦就座;余为举子。”
国语辞典
生育小孩。举子[jǔzǐ]⒈生育小孩。引《汉书·卷七二·王吉传》:「聘妻送女亡节,则贫人不及,故不举子。」《后汉书·卷二六·侯霸传》:「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侯君当去,必不能全。」⒉举荐自己的儿子。引唐·韩愈〈送齐皥下第序〉:「于是乎举雠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⒊被举应试的士子。引《旧唐书·卷一一一·高适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⒋明、清时俗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子」。
辞典修订版
生育小孩。《汉书.卷七二.王吉传》:「聘妻送女亡节,则贫人不及,故不举子。」《后汉书.卷二六.侯霸传》:「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侯君当去,必不能全。」举荐自己的儿子。唐.韩愈〈送齐皥下第序〉:「于是乎举雠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被举应试的士子。《旧唐书.卷一一一.高适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明、清时俗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子」。
其他释义
1.生育子女。2.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举子造句
1.符家不计女儿相中贫寒举子,正逢大比之年,真饱学之士一朝身登龙虎榜,归来凤冠霞帔迎新妇,也了却爱女托付良人夙愿。
2.现在,他依然在孜孜研求八股文,以准备明年的金陵的举子试。
3.二人便在亭中对起局来,开始时两人都颇为用心,时而蹙眉轻思,时而举子迟疑,不觉间小半个时辰已过,二人仍是气定神闲,你来我往。
4.举子科场写诗作赋,既要牢记字韵,又不能犯讳,这就催生了韵书的纂修。
5.《魔甲八剑》为方泥子呕心之作,小说以名落孙山的不第举子辛烈途逢荒山野观开篇。
6.日日与众举子谈论时事诗词,而凌空子之博闻强记,则让众人叹服,皆言如此才学今年必可高中,隐为个中骄楚。
7.贡生,因困踬名场,弃举子业,专力诗歌创作。
8.而他们这四十余人,再加上和同华二州济济一堂的解送人等,与别的州府解送举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9.因为朱斌是有世袭爵位在身的,和这班白身的举子不同,所以皇帝特批演武不用参加。
10.两个博士显然比宋九更欢迎,人家是朝廷博士,宋九仅是举子,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年龄,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举子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