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用金箔刻成的人形装饰品。南朝时流行于人日(正月初七)﹐唐时流行于三月三日。镂人[lòurén]⒈用金箔刻成的人形装饰品。南朝时流行于人日(正月初七),唐时流行于三月三日。
引证解释
⒈用金箔刻成的人形装饰品。南朝时流行于人日(正月初七),唐时流行于三月三日。引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唐岁时节物……三月三日,则有鏤人。”
网络解释
镂人镂人是汉语词汇,读音是lòurén,出自《文昌杂录》。
网友释义
镂人,汉语词汇,读音是lòurén,意思为用金箔刻成的人形装饰品。出自《文昌杂录》。
汉语大词典
用金箔刻成的人形装饰品。南朝时流行于人日(正月初七),唐时流行于三月三日。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唐岁时节物……三月三日,则有镂人。”
其他释义
1.用金箔刻成的人形装饰品。南朝时流行于人日(正月初七)﹐唐时流行于三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