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别传
bié zhuàn

【拼音】:bié zhuàn

【注音】:ㄅ一ㄝˊㄓㄨㄢˋ

【结构】:别(左右结构)传(左右结构)

【简体】:别传

【繁体】:別傳

字义分解
别传的解释
词语解释
别传biézhuàn。(1)补充记载某人生平逸事的传记。别传[biézhuàn]⒈补充记载某人生平逸事的传记。英supplementarybiography;
基础解释
补充记载某人生平逸事的传记
引证解释
⒈史部分类之一,属于杂史。“别传”一般记载一人的遗闻逸事,可以补本传之不足。引唐刘知几《史通·杂述》:“贤士贞女,类聚区分,虽百行殊涂,而同归於善。则有取其所好,各为之録。若刘向《列女》、梁鸿《逸民》、赵采《忠臣》、徐广《孝子》,此之谓别传者也。”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曰合传,数人一传也;曰别传、外传,一人数传也。”
网络解释
别传别传,现代指与正传(本传)相对的传记,往往是对正传的补充。在古代是传记文的一种,如《赵云别传》等。
综合释义
史部分类之一,属于杂史。“别传”一般记载一人的遗闻逸事,可以补本传之不足。唐刘知几《史通·杂述》:“贤士贞女,类聚区分,虽百行殊涂,而同归於善。则有取其所好,各为之録。若刘向《列女》、梁鸿《逸民》、赵采《忠臣》、徐广《孝子》,此之谓别传者也。”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曰合传,数人一传也;曰别传、外传,一人数传也。”别传[biézhuàn]本传以外,另举些遗闻逸事以补充本传的传记文,称为「别传」。如《后汉书.董卓传》注引《董卓别传》。
汉语大词典
史部分类之一,属于杂史。“别传”一般记载一人的遗闻逸事,可以补本传之不足。唐刘知几《史通·杂述》:“贤士贞女,类聚区分,虽百行殊涂,而同归于善。则有取其所好,各为之录。若刘向《列女》、梁鸿《逸民》、赵采《忠臣》、徐广《孝子》,此之谓别传者也。”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曰合传,数人一传也;曰别传、外传,一人数传也。”
国语辞典
本传以外,另举些遗闻逸事以补充本传的传记文,称为「别传」。如《后汉书.董卓传》注引《董卓别传》。别传[biézhuàn]⒈本传以外,另举些遗闻逸事以补充本传的传记文,称为「别传」。如《后汉书·董卓传》注引《董卓别传》。
其他解释
于本传之外,别举一二事以补其佚者,曰别传,近人文集偶有之。
其他释义
传记文的一种。与“本传”相对。多记载一人的逸闻轶事,可补充本传的不足。如《后汉书·董卓传》注引《董卓别传》、《三国志·蜀·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别传造句
1.‘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2.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3.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4.他已和这个人朝夕相处,耳鬓厮磨,他已站在这个人最身边的位置,有了辨别传言真伪的立场。
5.嘘小声点,你我兄弟说说就算了,别传到史朝义耳朵里,不然我们就有弥天大祸,哎……
6.就在三人胶着在一起,打的难解难分时,人群外边东西两侧,分别传出了一声大吼“都给我住手。
7.所以佛说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语言文字,教外别传,现付嘱于摩诃迦叶”。
8.凌替极矣!极则返,故蒙净明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别传之旨,接引上根。
9.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要特别传授你三招绝技。第一招:降魔十八掌。第二招:霹妖流星拳。第三招:踢鬼连环腿。祝我的朋友万圣节平安快乐,一路畅通!
10.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是不外传之禅,何需小炒呢?
别传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