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登坛拜将
dēng tán bài jiàng

【拼音】:dēng tán bài jiàng

【注音】:ㄉㄥㄊㄢˊㄅㄞˋㄐ一ㄤˋ

【词性】:成语。

【简体】:登坛拜将

【繁体】:登壇拜將

字义分解
登坛拜将的解释
词语解释
坛:古代举行大典时用的土筑的高台。拜:旧指授予官职或某种名义。登上坛场,授予大将官职。借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也作“登台拜将”。
引证解释
⒈亦作“登臺拜将”。引《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塲。具礼,乃可耳。’王许之。”唐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贞观八年詔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鉞行师。”《说岳全传》第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臺拜将之荣。”
综合释义
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汉语大词典
《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后因以“登坛拜将”借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唐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亦作“登台拜将”。《说岳全传》第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
国语辞典
古代任命将帅时的隆重仪式。汉萧何推荐韩信给汉王,汉王将拜为大将。萧何说:「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见《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喻指任命将帅。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也作「登台拜将」。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古代任命将帅时的隆重仪式。汉萧何推荐韩信给汉王,汉王将拜为大将。萧何说: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传。后喻指任命将帅。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亦作登台拜将。
其他释义
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出处
唐·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登坛拜将造句
1.汉高帝元年忽然旌旗蔽日,鼓号齐鸣,坛台高筑,刘邦要亲自登坛拜将
2.再者还有韩信和卢绾,一个原本就是项羽的人,结果却跑到刘邦那里,登坛拜将,可等到他已经没有什么用了的时候,就被剁了,而且还是死在吕雉和萧何的手里。
3.如今燕国正是用人之际,他决定就在这新筑的黄金台上登坛拜将,彰显他求贤如渴,聚才强国的决心。
4.倘得小娘子如此,事成之后,当登坛拜将
5.都以为毛爷爷一如既往登坛拜将,“探花元帅”。
6.今日只有易阳才能率领我们突围出去,所以本真人欲学人族登坛拜将,这个过程,任何人不准出声,违者杀。
7.更何况李信之前连官身都没有,仅仅是一介马贼,有了尺寸之功便登坛拜将,以后又如何再赏?
8.本来应该登坛拜将,但是因为情况非常特殊,今天只能简化手续。
9.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的一天,汉王刘邦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忽然旌旗蔽日,鼓号齐鸣,坛台高筑,刘邦要亲自登坛拜将
10.如今燕国正是用人之际,他决定就在这新筑的黄金台上登坛拜将,彰显他求贤如渴,聚才强国的决心。[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登坛拜将造句]
登坛拜将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