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南史
nán shǐ

【拼音】:nán shǐ

【注音】:ㄋㄢˊㄕˇ

【结构】:南(上下结构)史(独体结构)

【简体】:南史

【繁体】:南史

字义分解
南史的解释
词语解释
春秋时齐国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因以为直书史实的良史典型。复姓。见《通志略.氏族四》。
基础解释
春秋时齐国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因以为直书史实的良史典型。复姓。见《通志略.氏族四》。
引证解释
⒈春秋时齐国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引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因以为直书史实的良史典型。《后汉书·臧洪传》:“昔晏婴不降志於白刃,南史不曲笔以求存,故身传图象,名垂后世。”《南齐书·崔祖思传》:“世无董狐,书法必隐;时闕南史,直笔未闻。”清高其倬《蓟州新城》诗:“南史与董狐,百喙同一声。”程善之《和孟硕狱中诗》:“常山舌在心犹壮,南史书存手自持。”⒉复姓。见《通志略·氏族四》。
网络解释
南史(南史)《南史》是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延寿。
综合释义
春秋时齐国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因以为直书史实的良史典型。《后汉书·臧洪传》:“昔晏婴不降志於白刃,南史不曲笔以求存,故身传图象,名垂后世。”《南齐书·崔祖思传》:“世无董狐,书法必隐;时闕南史,直笔未闻。”清高其倬《蓟州新城》诗:“南史与董狐,百喙同一声。”程善之《和孟硕狱中诗》:“常山舌在心犹壮,南史书存手自持。”复姓。见《通志略·氏族四》。南史[nánshǐ]书名。唐李延寿撰,八十卷。二十四史之一。为南北朝时南朝之史。复姓。春秋时齐有南史氏。
汉语大词典
(1).春秋时齐国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因以为直书史实的良史典型。《后汉书·臧洪传》:“昔晏婴不降志于白刃,南史不曲笔以求存,故身传图象,名垂后世。”《南齐书·崔祖思传》:“世无董狐,书法必隐;时阙南史,直笔未闻。”清高其倬《蓟州新城》诗:“南史与董狐,百喙同一声。”程善之《和孟硕狱中诗》:“常山舌在心犹壮,南史书存手自持。”(2).复姓。见《通志略·氏族四》。
国语辞典
书名。唐李延寿撰,八十卷。二十四史之一。为南北朝时南朝之史。
辞典修订版
书名。唐李延寿撰,八十卷。二十四史之一。为南北朝时南朝之史。复姓。春秋时齐有南史氏。
其他释义
1.春秋时齐国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因以为直书史实的良史典型。2.复姓。见《通志略.氏族四》。
南史造句
1.太史兄弟,以生死争正义,固万世史官之模范,而南史氏特犯危难,欲与同殉,亦开野史稗官之典型矣。
2.潜鬓发之内,居眉睫之间,子野未曾闻,离硃所不见,沈沦东观,留滞南史,终无荐引,永同埋殡。
3.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仆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三弟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
4.自此南氏以南史为姓,立志为周天著信史,绝不阿附天子一人一姓。
5.按照河南史先生的说法,学楷书之前,就应该先学汉隶。
6.彼有君子也,卿将命折中,还南之日,应有高赏;若无君子也,但令有光国之誉,虽复非理见罪,亦复何嫌?南史、董狐,自当直笔。
7.为什么会邀请南条史生为展览策展人? 
8.像他们每年做的一样,他们在门口处说再见。老绅士往南走,史达夫往北走。
9.《南史》复音词本文主要依据的是五个界定标准:意义标准、语法标准、语境和上下文义、修辞手段和出现的频率;
10.以史南、金家两个油田为例,利用逾渗网络模型研究了低电阻率储层电性微观影响因素及规律。
南史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