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通脱
tōng tuō

【拼音】:tōng tuō

【注音】:ㄊㄨㄥㄊㄨㄛ

【结构】:通(半包围结构)脱(左右结构)

【简体】:通脱

【繁体】:通脫

字义分解
通脱的解释
词语解释
通脱tōngtuō(1)通达脱俗,不拘小节例性通脱,不事仪形。——《南史·任昉传》。也作“通侻”例[刘]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三国志·王粲传》英unconventional通脱[tōngtuō]⒈通达脱俗,不拘小节。例性通脱,不事仪形。——《南史·任昉传》。也作“通侻”[刘]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三国志·王粲传》英unconventional;
基础解释
通达脱俗,不拘小节。
引证解释
⒈亦作“通侻”。放达不拘小节。引《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晋书·袁耽传》:“遂就局,十万一掷,直上百万。耽投马絶叫,探布帽掷地,曰:‘竟识袁彦道不?’其通脱若此。”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高僧转世》:“一彬持戒律甚严,独言论通脱,口如悬河。”鲁迅《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曹孟德是‘尚通侻’的,但祢正平天天上门来骂他,他也只好生起气来,送给黄祖去‘借刀杀人’了。”
网络解释
通脱通脱,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
亦作“通侻”。放达不拘小节。《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晋书·袁耽传》:“遂就局,十万一掷,直上百万。耽投马絶叫,探布帽掷地,曰:‘竟识袁彦道不?’其通脱若此。”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高僧转世》:“一彬持戒律甚严,独言论通脱,口如悬河。”鲁迅《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曹孟德是‘尚通侻’的,但祢正平天天上门来骂他,他也只好生起气来,送给黄祖去‘借刀杀人’了。”通脱[tōngtuō]通达脱俗,旷放不拘。《晋书.卷八三.袁瓌传》:「耽投马绝叫,探布帽掷地,曰:『竟识袁彦道不?』其通脱若此。」《南史.卷六一.陈庆之传》:「(庆之)暄素通脱,以俳优自居。」也作「通侻」。
网友释义
通脱,汉语词汇。拼音:tōngtuō意思是通达脱俗,不拘小节。出自《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汉语大词典
亦作“通侻”。放达不拘小节。《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晋书·袁耽传》:“遂就局,十万一掷,直上百万。耽投马绝叫,探布帽掷地,曰:‘竟识袁彦道不?’其通脱若此。”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高僧转世》:“一彬持戒律甚严,独言论通脱,口如悬河。”鲁迅《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曹孟德是‘尚通侻’的,但祢正平天天上门来骂他,他也只好生起气来,送给黄祖去‘借刀杀人’了。”
国语辞典
通达脱俗,旷放不拘。《晋书.卷八三.袁瓌传》:「耽投马绝叫,探布帽掷地,曰:『竟识袁彦道不?』其通脱若此。」《南史.卷六一.陈庆之传》:「(庆之)​暄素通脱,以俳优自居。」也作「通侻」。通脱[tōngtuō]⒈通达脱俗,旷放不拘。也作「通侻」。引《晋书·卷八三·袁瓌传》:「耽投马绝叫,探布帽掷地,曰:『竟识袁彦道不?』其通脱若此。」《南史·卷六一·陈庆之传》:「(庆之)​暄素通脱,以俳优自居。」
辞典修订版
通达脱俗,旷放不拘。《晋书.卷八三.袁瓌传》:「耽投马绝叫,探布帽掷地,曰:『竟识袁彦道不?』其通脱若此。」《南史.卷六一.陈庆之传》:「(庆之)暄素通脱,以俳优自居。」也作「通侻」。
其他释义
旷达洒脱,不拘小节:言论通脱|性情通脱如此。
通脱造句
1.通草画是指在用通脱木茎髓制成的通草片上绘制的画,绘画的颜料是水彩,所以通草画又叫通草水彩画。
2.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3.因为看得通脱,心胸旷达,活得也就萧散恬淡。
4.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五加科的通脱木与木通科的木通混为一种,同列入蔓草类,吴其浚就把通脱木从蔓草中分出,列入山草类,纠正了李时珍的这一错误。
5.这种纸其实并不是通常意义上通过纸浆法制造的纸,而是从一种学名为通脱木,俗称为通草的灌木茎髓切割而成。
6.归纳起来,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
7.据有关专家介绍,所谓通草纸,是一种以华南地区出产的通脱木茎髓为原料制成的纸。
8.能否从贵州将通脱木引种回广州,把加工技术也请回来,让通草画重新在岭南的文化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待到万事俱备,已是今年秋天。
9.昨天,从贵州山野中找回的十三棵通脱木种苗,已经被安然运回广州,种植在广东省文化厅的一处苗圃内,复兴通草画的试验也随之开始。
10.通脱合理控制脱水速率,可以将纸页底部细小组分流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通脱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