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亲疏
qīn shū

【拼音】:qīn shū

【注音】:ㄑ一ㄣㄕㄨ

【词性】:名词。

【结构】:亲(上下结构)疏(左右结构)

【简体】:亲疏

【繁体】:親疏

字义分解
亲疏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亲疏qīnshū。(1)亲近和疏远。亲疏[qīnshū]⒈亲近和疏远。英closeanddistant;
基础解释
(名)亲近和疏远:无论~远近,一律同等对待。
引证解释
⒈亦作“亲疎”。⒉指关系或感情上的距离的远近。引《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焦生见亡妻》:“﹝焦生﹞见家人至……不饮食,不知亲疎。”《红楼梦》第九八回:“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⒊亲近或疏远。引唐张彪《杂诗》:“行行任天地,无为强亲疏。”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於众,不矫矫为异,亦不翕翕为同,以其故,人莫能亲疎。”⒋指射箭射中靶心或偏离靶心的距离。引《宋史·兵志九》:“﹝庆历﹞二年,诸军以射亲疎为责罚,中的者免是月诸役,仍籍其名。”
网络解释
亲疏亲疏,汉语词语,
释义
1、指关系或感情上的距离的远近。2、亲近和疏远。3、指射箭射中靶心或偏离靶心的距离。
汉语大词典
亦作“亲疏”。(1).指关系或感情上的距离的远近。《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焦生见亡妻》:“﹝焦生﹞见家人至……不饮食,不知亲疏。”《红楼梦》第九八回:“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2).亲近或疏远。唐张彪《杂诗》:“行行任天地,无为强亲疏。”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于众,不矫矫为异,亦不翕翕为同,以其故,人莫能亲疏。”(3).指射箭射中靶心或偏离靶心的距离。《宋史·兵志九》:“﹝庆历﹞二年,诸军以射亲疏为责罚,中的者免是月诸役,仍籍其名。”
国语辞典
亲近与疏远。亲疏[qīnshū]⒈亲近与疏远。引《汉书·卷一〇〇·叙传上》:「因召宗族,各以亲疏加恩施,散数百金。」
辞典修订版
亲近与疏远。《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因召宗族,各以亲疏加恩施,散数百金。」
其他释义
1.见'亲疏'。
亲疏造句
1.法律面前,生命的价值没有男女老幼、亲疏贵贱之分,即使被害人是不谙世事的亲生孩子,两个母亲也一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李靖严于治军,赏罚分明,不避亲疏与仇雠,以惩恶劝善,激励将士。
3.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
4.《唐律疏义》明确规定“证不言情及译人诈伪致罪出入者,证人减二等,译人与同罪”,即任何人都有如实提供证据或翻译的义务,否则不别亲疏处以刑罚。
5.另一方面,马英九则以声明强调,他的立场非常清楚,如果有非法行为,不论哪个团队,不分亲疏远近,一定依法究办,决不宽贷。
6.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实际上就对社会关系进行了界定,远近亲疏,人与人之间要采取什么态度,都有完整的规定。
7.其间不能无贫富贵贱,居富贵者,安可视宗族如路人,见贫贱而不恤哉,范文正公曰于吾固有亲疏,于吾祖宗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
8.袁绍以亲疏定是非,赏罚不明;公是非分明,赏罚有道,此文胜九也。
9.人以待已为是非,我以待人为对错;人以利已为恩怨,我以利人为取舍;人以得失为得失,我以善恶为善恶;人以地位升浮为亲疏,我以感情真假为远近。
10.钱不在多少,常有就好;人不在众寡,互助就好;事不在轻重,做好就好;友不在亲疏,诚心就好;短信不在早晚,祝福就好;周末不在长短,快乐就好。祝你周末快乐。
亲疏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