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胡服骑射
hú fú qí shè

【拼音】:hú fú qí shè

【注音】:ㄏㄨˊㄈㄨˊㄑ一ˊㄕㄜˋ

【词性】:成语。

【繁体】:胡服騎射

字义分解
胡服骑射的解释
词语解释
战国时﹐赵武灵王采用西方和北方民族的服饰﹐教人民学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其制:上褶下袴﹐有貂蝉为饰的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穿靴﹐便于骑射。此服通行后﹐其冠服带履之制﹐历代有变革。胡服骑射[húfúqíshè]⒈战国时,赵武灵王采用西方和北方民族的服饰,教人民学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其制:上褶下袴,有貂蝉为饰的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穿靴,便于骑射。此服通行后,其冠服带履之制,历代有变革。
引证解释
⒈战国时,赵武灵王采用西方和北方民族的服饰,教人民学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其制:上褶下袴,有貂蝉为饰的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穿靴,便于骑射。此服通行后,其冠服带履之制,历代有变革。参阅王国维《胡服考》。引《史记·赵世家》:“﹝赵武灵王谓肥义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⒈战国时,赵武灵王采用西方和北方民族的服饰,教人民学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其制:上褶下袴,有貂蝉为饰的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穿靴,便于骑射。此服通行后,其冠服带履之制,历代有变革。参阅王国维《胡服考》。引《史记·赵世家》:“﹝赵武灵王谓肥义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成语解释胡服骑射
其他释义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典故
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采取军事改革措施,学习西北方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服饰,学习骑马射箭,史称“胡服骑射”。却说赵武灵王一心想着发奋图强,他对谋士楼缓说:“我赵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边有燕国、林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部族。如果不发奋图强,加紧军事装备,武装国防军队,随时会被邻国偷袭过来。要发奋图强,就得采取军事改革措施。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宽袖口,干活打仗,都不太方便,不如胡人短衣窄袖,脚穿皮靴子,行动方便灵活。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看怎么样?”谋士楼缓听了很赞成,他说:“咱们仿照胡人的服饰,就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赵武灵王说:“对呀!咱们打仗全靠步兵,进攻冲锋缓慢,就是打败游牧族骑兵,在追击的时候,他们骑马跑得快,很难追上他们;即使马拉城车,道路不好走,也是追不上他们;但是,我军又不会骑马打仗。要想学习胡人的服饰,就得学习胡人那样骑马射箭。”这个改革议论一经传开,就有不少大臣反对。赵武灵王只得再找军事将领肥义商量,说:“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军队的服装和装备,可是,有人反对,怎么办?’明巴义将军表示支持,说:“服装与装备的改革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不决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担心几个人的反对?”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说:“我看讥笑改革而反对我的是些蠢人,明白道理的人都会赞成军事改革的。”,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身穿胡人的服装,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穿着胡服,都吓得了。赵武灵王把改穿胡服的设想讲述一遍。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不习惯,有的说不穿本民族的服装,岂不是丢脸么!有一个顽固派老臣,名叫赵成,是赵武灵王的叔父,带头反对服装改革。他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守旧,十分顽固。他不但反对,而且在家装病不上朝了。赵武灵王知道要推行军事改革,首先要打通叔父的阻拦,就亲自上门找赵成,对他反复地讲解改穿胡服骑射的好处。赵成终于被说服了。赵武灵王趁热打铁,立即赏给他一套新式胡服。次日朝会上,文官武将一见老将赵成也穿起胡服来上朝了,都没有话说,只好改穿胡服了。紧接着,赵武灵王又号令兵士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次年春,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队打败邻近的中山国,又收服了林胡和西北方的几个游牧族。到了实行胡服骑射后的第三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赵国从此兴盛强大起来,可以对付当时的霸主国了。
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胡服骑射造句
1.据统计,出自邯郸的成语上百条。比如大家熟悉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等,我们只要用心收集,会发现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2.因此可以说这种变革,已经形成我国传统服制的又一次飞跃,是历史上"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明显的突变。
3.十四年前,赵国乘胡服骑射之威,北侵燕国,国力衰微的燕国做了三次顺应民意的抵抗后,不得不割让南部十六城与赵国,方才止住兵戈。
4.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有些年头了,一开始以脏乱差名闻天下,自从雄材大略的赵武灵王当国君后,推行“胡服骑射”。
5.反观赵国,武灵王赵雍以“胡服骑射”大幅度提升国力之后,野心渐露。
6.骑兵成为独立兵种,大概要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不过真正把骑兵应用到战争中并取得辉煌战果的,是秦人。
7.赵国是秦国的死敌,长平之战的硝烟犹在,胡服骑射的赵人一直都被视作秦军的强劲对手,作为扑灭反抗力量的箭矢,章邯绝不允许王离的风头盖过自己。
8.“胡服骑射”不但使日渐衰弱的赵国得以振兴,而且对于当时和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9.它不仅见证了“胡服骑射”的伟大变革,也恰好处在当时中国农作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上。
10.思索间,时光隧道的两边的人影变换更加快速,现代装、古代服装,奇装异服,胡服骑射,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胡服骑射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