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撤消;革除。删掉。消除。削除[xuēchú]⒈撤消;革除。⒉删掉。⒊消除。
引证解释
⒈撤消;革除。引《三国志·吴志·吴范传》:“及后论功行封,以范为都亭侯。詔临当出,权恚其爱道於己也,削除其名。”《南史·文学传·锺嵘》:“臣愚谓永元诸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浇竞。”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专一削除滥官污吏,禁治顽鲁愚民。”⒉删掉。引唐刘知几《史通·点烦》:“但此一篇所记全宜削除,今輒具列於斯,藉为鉴戒者尔。”⒊消除。引鲁迅《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如果声音还没有全被削除的时候,对于‘第三种人’的讨论,还极有从新提起和展开的必要。”
网络解释
削除(1).撤消;革除。(2).删掉。(3).消除。
综合释义
撤消;革除。《三国志·吴志·吴范传》:“及后论功行封,以范为都亭侯。詔临当出,权恚其爱道於己也,削除其名。”《南史·文学传·锺嵘》:“臣愚谓永元诸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浇竞。”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专一削除滥官污吏,禁治顽鲁愚民。”删掉。唐刘知几《史通·点烦》:“但此一篇所记全宜削除,今輒具列於斯,藉为鉴戒者尔。”消除。鲁迅《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如果声音还没有全被削除的时候,对于‘第三种人’的讨论,还极有从新提起和展开的必要。”削除[xuēchú]删除。《三国志.卷六三.吴书.吴范传》:「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唐.刘知几《史通.卷一五.点繁》:「但此一篇所记全宜削除,今辄具列于斯,藉为鉴戒者尔。」
汉语大词典
(1).撤消;革除。《三国志·吴志·吴范传》:“及后论功行封,以范为都亭侯。诏临当出,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南史·文学传·钟嵘》:“臣愚谓永元诸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浇竞。”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专一削除滥官污吏,禁治顽鲁愚民。”(2).删掉。唐刘知几《史通·点烦》:“但此一篇所记全宜削除,今辄具列于斯,藉为鉴戒者尔。”(3).消除。鲁迅《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如果声音还没有全被削除的时候,对于‘第三种人’的讨论,还极有从新提起和展开的必要。”
国语辞典
删除。削除[xuèchú]⒈删除。引《三国志·卷六三·吴书·吴范传》:「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唐·刘知几《史通·卷一五·点繁》:「但此一篇所记全宜削除,今辄具列于斯,藉为鉴戒者尔。」反添加英语toremove,toeliminate,todelete德语Auslöschung(S)法语supprimer,éliminer
辞典修订版
删除。《三国志.卷六三.吴书.吴范传》:「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唐.刘知几《史通.卷一五.点繁》:「但此一篇所记全宜削除,今辄具列于斯,藉为鉴戒者尔。」
辞典简编版
删除。 【造句】时代一直在变迁,我们应适时削除不合潮流的法律条文。
其他解释
删去也。《史记·张耳传》:「张耳尝亡命游外黄。」索隐:「崔浩曰:『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为亡命。』。」;《三国志·吴书·吴范传》:「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
其他释义
1.撤消;革除。2.删掉。3.消除。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