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同文馆
tóng wén guǎn

【拼音】:tóng wén guǎn

【注音】:ㄊㄨㄥˊㄨㄣˊㄍㄨㄢˇ

【结构】:同(半包围结构)文(独体结构)馆(左右结构)

【简体】:同文馆

【繁体】:同文館

字义分解
同文馆的解释
词语解释
宋代四方馆之一。专以接待青唐、高丽使节。清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同文馆[tóngwénguǎn]⒈宋代四方馆之一。专以接待青唐、高丽使节。清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
基础解释
宋代四方馆之一。专以接待青唐、高丽使节。清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年(同治元年)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
引证解释
⒈宋代四方馆之一。专以接待青唐、高丽使节。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方馆》:“四方馆。引宋:都亭驛以待辽;都亭西驛以待西蕃、阿黎、于闐、新罗、渤海;怀远驛以待交趾;同文馆以待青唐、高丽。”《宋史·礼志二二》:“绍兴二年,高丽遣使副来贡,并赐酒食于同文馆。”⒉清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参阅《清续文献通考·学校十四》。引《清史稿·选举志二》:“又震於列强之船坚礮利,急须养成繙译与製造船械及海陆军之人才。故其时首先设置之学校,曰京师同文馆,曰上海广方言馆,曰福建船政学堂及南北洋水师、武备等学堂。”严复《原强》:“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孽海花》第二回:“我却晓得去年三月,京里开了同文馆,考取聪俊子弟,学习推步及各国语言。”
综合释义
宋代四方馆之一。专以接待青唐、高丽使节。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方馆》:“四方馆。宋:都亭驛以待辽;都亭西驛以待西蕃、阿黎、于闐、新罗、渤海;怀远驛以待交趾;同文馆以待青唐、高丽。”《宋史·礼志二二》:“绍兴二年,高丽遣使副来贡,并赐酒食于同文馆。”清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清史稿·选举志二》:“又震於列强之船坚礮利,急须养成繙译与製造船械及海陆军之人才。故其时首先设置之学校,曰京师同文馆,曰上海广方言馆,曰福建船政学堂及南北洋水师、武备等学堂。”严复《原强》:“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孽海花》第二回:“我却晓得去年三月,京里开了同文馆,考取聪俊子弟,学习推步及各国语言。”参阅《清续文献通考·学校十四》。同文馆[同文馆亦称京师同文馆。是继四夷馆之后的第@@@@@个培养译员的外国语学校。清咸丰@@@@@年@@@@@,奕欣奏请朝廷,选人学习外国语言。#####奏云:「查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闻广东、上海商人,有专习英、法、美三语文字语言之人,请饬各该省督抚挑选诚实可靠者,每省各派二人,共派四人,携带各国书籍来京,并于八旗选天资聪慧,年在十三、四以下者,各四、五人,俾资学习」。次年,总理衙门奏疏云: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之人,不能了解外国之底蕴,又因广东、上海并无来京之人,不得已于外国延访。后由英国威尔玛推荐该国通晓汉文之包尔腾充任教席,又于@@@@@月@@@@@日,挑选学生@@@@@人试行教习,并另请汉人徐树琳教习中文,而以此学为同文馆。当年,同文馆即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先后开设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算学等馆。初仅招收@@@@@、@@@@@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兼收年岁较长的八旗子弟及汉族学生。该馆设有印刷所,译印数、理、化、历史、语文等书籍。@@@@@年并入京师大学堂。据〔京师同文馆馆规〕,学生共学习@@@@@年。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年:讲解浅书、练习句法、翻译条子;@@@@@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考试分月课、季考、岁试@@@@@种,又@@@@@年总考一次,由总理衙门执行。大考后,凡优秀者授为七、八、九品官,劣者分别降革留馆。七品官覆考一等的,则授为主事。同文馆的重要活动之一,是翻译西书。无论教师、学生,译书有成绩者均获得奖励。数年来,翻译有〔万国公法〕、〔法国律例〕、〔化学指南〕、〔汉法字汇〕、〔新加坡律例〕、〔富国策〕、〔俄国史略〕、〔各国史略〕等。]同文馆亦称京师同文馆。是继四夷馆之后的第@@@@@个培养译员的外国语学校。清咸丰@@@@@年@@@@@,奕欣奏请朝廷,选人学习外国语言。奏云:「查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闻广东、上海商人,有专习英、法、美三语文字语言之人,请饬各该省督抚挑选诚实可靠者,每省各派二人,共派四人,携带各国书籍来京,并于八旗选天资聪慧,年在十三、四以下者,各四、五人,俾资学习」。次年,总理衙门奏疏云: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之人,不能了解外国之底蕴,又因广东、上海并无来京之人,不得已于外国延访。后由英国威尔玛推荐该国通晓汉文之包尔腾充任教席,又于@@@@@月@@@@@日,挑选学生@@@@@人试行教习,并另请汉人徐树琳教习中文,而以此学为同文馆。当年,同文馆即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先后开设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算学等馆。初仅招收@@@@@、@@@@@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兼收年岁较长的八旗子弟及汉族学生。该馆设有印刷所,译印数、理、化、历史、语文等书籍。@@@@@年并入京师大学堂。据〔京师同文馆馆规〕,学生共学习@@@@@年。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年:讲解浅书、练习句法、翻译条子;@@@@@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考试分月课、季考、岁试@@@@@种,又@@@@@年总考一次,由总理衙门执行。大考后,凡优秀者授为七、八、九品官,劣者分别降革留馆。七品官覆考一等的,则授为主事。同文馆的重要活动之一,是翻译西书。无论教师、学生,译书有成绩者均获得奖励。数年来,翻译有〔万国公法〕、〔法国律例〕、〔化学指南〕、〔汉法字汇〕、〔新加坡律例〕、〔富国策〕、〔俄国史略〕、〔各国史略〕等。
汉语大词典
(1).宋代四方馆之一。专以接待青唐、高丽使节。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方馆》:“四方馆。宋:都亭驿以待辽;都亭西驿以待西蕃、阿黎、于阗、新罗、渤海;怀远驿以待交趾;同文馆以待青唐、高丽。”《宋史·礼志二二》:“绍兴二年,高丽遣使副来贡,并赐酒食于同文馆。”(2).清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清史稿·选举志二》:“又震于列强之船坚炮利,急须养成翻译与制造船械及海陆军之人才。故其时首先设置之学校,曰京师同文馆,曰上海广方言馆,曰福建船政学堂及南北洋水师、武备等学堂。”严复《原强》:“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孽海花》第二回:“我却晓得去年三月,京里开了同文馆,考取聪俊子弟,学习推步及各国语言。”参阅《清续文献通考·学校十四》。
国语辞典
宋代四方馆之一。专门接待高丽使臣的别馆。同文馆[tóngwénguǎn]⒈宋代四方馆之一。专门接待高丽使臣的别馆。引《宋史·卷一一九·礼志二十二》:「绍兴二年,高丽遣使副来贡,并赐酒食于同文馆。」《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同文馆及管勾所,掌高丽使命。」⒉清咸丰十年(西元1862)​在北京所创立的外语专门机构。分为英、法、德、俄、日文等科,造就外交、翻译人才。引《清史稿·卷一〇七·选举志二》:「震于列强之船坚炮利,急须养成繙译与制造船械及海陆军之人才。故其时首先设置之学校,曰京师同文馆,曰上海广方言馆。」《孽海花·第二回》:「我却晓得去年三月,京里开了同文馆,考取聪俊子弟,学习推步及各国语言。」
辞典修订版
宋代四方馆之一。专门接待高丽使臣的别馆。《宋史.卷一一九.礼志二十二》:「绍兴二年,高丽遣使副来贡,并赐酒食于同文馆。」《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同文馆及管勾所,掌高丽使命。」清咸丰十年(公元1862)在北京所创立的外语专门机构。分为英、法、德、俄、日文等科,造就外交、翻译人才。《清史稿.卷一零七.选举志二》:「震于列强之船坚炮利,急须养成繙译与制造船械及海陆军之人才。故其时首先设置之学校,曰京师同文馆,曰上海广方言馆。」《孽海花.第二回》:「我却晓得去年三月,京里开了同文馆,考取聪俊子弟,学习推步及各国语言。」
其他释义
又称“京师同文馆”。清末最早的洋务学堂。1862年设立,为总理衙门附属机构。设有外文、万国公法、外国史地及数理化等课程。招收八旗子弟和有功名的满、汉学员。学制初为三年,后分五年、八年两种。教师多为外国人。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同文馆造句
1.先到同文馆问了问周广元和詹天佑的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好好学习,接着黎元方就转去了督署前的华宁里。
2.同文馆增添之计,乃臣等日夜所筹,若中国能深究其法,通晓其原,则御侮即有所凭借,庶国威自振,安内攘外之道,不外是矣。
3.据介绍,同时开放的还有大量档案资料,其中,1882年由清政府总理衙门排印、同文馆聚珍版的《中俄约章会要》,是本市收藏年代最早的历史资料之一。
4.同文馆增添之计,乃臣等日夜所筹,若中国能深究其法,通晓其原,则御侮即有所凭借,庶国威自振,安内攘外之道,不外是矣。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88495/
5.据介绍,同时开放的还有大量档案资料,其中,1882年由清政府总理衙门排印、同文馆聚珍版的《中俄约章会要》,是本市收藏年代最早的历史资料之一。(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
同文馆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