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缿筩
缿
xiàng tǒng

【拼音】:xiàng tǒng

【注音】:ㄒ一ㄤˋㄊㄨㄥˇ

【结构】:缿(左右结构)筩(上下结构)

【简体】:缿筩

【繁体】:缿筩

字义分解
缿筩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亦称'缿筒'。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缿筩[xiàngyǒng]⒈亦称“缿筒”。⒉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
引证解释
⒈亦称“缿筒”。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引《汉书·赵广汉传》:“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託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颜师古注:“缿,若今之盛钱臧瓶,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筩,皆为此制,而用受书,令投於其中也。”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缿筩之机或行,则姦不敢欺,此政之助也。”宋刘克庄《送陈叔方侍郎》诗之一:“八郡皆知德度宽,缿筒罢设讼堂闲。”
网络解释
缿筩缿筩,读音xiàngyǒng,亦称“缿筒”,指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出自《汉书》卷七十六。
综合释义
亦称“缿筒”。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汉书·赵广汉传》:“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託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颜师古注:“缿,若今之盛钱臧瓶,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筩,皆为此制,而用受书,令投於其中也。”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缿筩之机或行,则姦不敢欺,此政之助也。”宋刘克庄《送陈叔方侍郎》诗之一:“八郡皆知德度宽,缿筒罢设讼堂闲。”缿筩[xiàngtǒng]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形像竹筒,可入而不可出。《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也作「銗筩」。
网友释义
先是,颍川豪杰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一切治理,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国语辞典
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形像竹筒,可入而不可出。《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也作「銗筩」。缿筩[xiàngtǒng]⒈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形像竹筒,可入而不可出。也作「銗筩」。引《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
其他释义
1.亦称'缿筒'。2.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
缿筩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