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狡童
jiǎo tóng

【拼音】:jiǎo tóng

【注音】:ㄐ一ㄠˇㄊㄨㄥˊ

【结构】:狡(左右结构)童(上下结构)

【简体】:狡童

【繁体】:狡童

字义分解
狡童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姣美的少年。2.《诗.郑风》有《狡童》篇,讥刺公子忽。后以'狡童'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亦作'狡僮'。3.指霸占一方的割据者。4.未成年的童仆。
基础解释
姣美的少年。《诗.郑风》有《狡童》篇,讥刺公子忽。后以/'狡童/'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亦作/'狡僮/'。指霸占一方的割据者。未成年的童仆。
引证解释
⒈姣美的少年。引《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孔颖达疏:“狡童,谓狡好之童。”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将德》:“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不敢公然蓄歌妓;而狡童十数辈,皆慧黠能媚人。”⒉《诗·郑风》有《狡童》篇,讥刺公子忽。后以“狡童”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亦作“狡僮”。引《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紂也。”古直《哀朝鲜》诗:“降王迎軹道,哀哉彼狡童。”⒊指霸占一方的割据者。引唐元稹《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蔡有逆孽,齐有狡童。”⒋未成年的童仆。引清周亮工《书影》卷一:“外无狡童,内无老婢。”
综合释义
姣美的少年。《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孔颖达疏:“狡童,谓狡好之童。”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将德》:“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不敢公然蓄歌妓;而狡童十数辈,皆慧黠能媚人。”《诗·郑风》有《狡童》篇,讥刺公子忽。后以“狡童”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亦作“狡僮”。《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紂也。”古直《哀朝鲜》诗:“降王迎軹道,哀哉彼狡童。”指霸占一方的割据者。唐元稹《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蔡有逆孽,齐有狡童。”未成年的童仆。清周亮工《书影》卷一:“外无狡童,内无老婢。”狡童[jiǎotóng]貌美而无实才的人。语出《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今泛称浮华少年。《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狡童,刺忽也。」或亦指女子斥男子相爱不终之诗。首章二句为:「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汉语大词典
(1).姣美的少年。《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孔颖达疏:“狡童,谓狡好之童。”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将德》:“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不敢公然蓄歌妓;而狡童十数辈,皆慧黠能媚人。”(2).《诗·郑风》有《狡童》篇,讥刺公子忽。后以“狡童”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亦作“狡僮”。《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古直《哀朝鲜》诗:“降王迎轵道,哀哉彼狡童。”(3).指霸占一方的割据者。唐元稹《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蔡有逆孽,齐有狡童。”(4).未成年的童仆。清周亮工《书影》卷一:“外无狡童,内无老婢。”
国语辞典
貌美而无实才的人。语出《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今泛称浮华少年。
辞典修订版
貌美而无实才的人。语出《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今泛称浮华少年。《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狡童,刺忽也。」或亦指女子斥男子相爱不终之诗。首章二句为:「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狡童造句
1.如果说在古代,“好娈童、狎狡童”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病态趣味,那么今天这种做法已是涉嫌触犯刑法。
2.所谓狡童,就是指商纣王,人们听到箕子的咏唱,无不痛哭流涕。
3.“狡童之歌,凄矣其悲”。是呀,我也这么觉得。
4.实际上,狂且、狂童、狡童等等,都是昵称,因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5.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6.羡“有女同车”,颜如初开木槿花;慕“山有扶苏”,偏遇你这狡童来。
狡童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