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桢干
zhēn gàn

【拼音】:zhēn gàn

【注音】:ㄓㄣㄍㄢˋ

【结构】:桢(左右结构)干(独体结构)

【繁体】:楨幹

字义分解
桢干的解释
词语解释
桢干zhēngàn。(1)古代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的叫“干”。(2)比喻骨干人员。桢干[zhēngàn]⒈古代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的叫“干”英pile;⒉比喻骨干人员。例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英coremember;
基础解释
比喻骨干人员。
引证解释
⒈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障土的叫干。引《书·费誓》:“峙乃楨榦。”孔传:“题曰楨,旁曰榦。”孔颖达疏:“题曰楨,谓当墙两端者也。旁曰榦,谓在墙两边者也。”《史记·鲁周公世家》:“鲁人三郊三隧,歭尔芻茭、糗粮、楨榦,无敢不逮。”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五》:“三代以上,十而税一,用之力役,用之田猎,用之兵戎。车马牛、楨干、芻粮、器甲,皆民供之。”章炳麟《訄书·明农》:“蔬屮之丰,园圃毓之;楨榦之富,虞衡作之。”⒉指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人或事物。引汉匡衡《上政治得失疏》:“朝廷者,天下之楨干也。”《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皆社稷之楨干,国家之良辅。”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柳镇﹞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楨干。”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惟有刚毅不挠,虽遇外物而弗为移,始足作社会楨干。”⒊支撑,支持。引《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帝见延及妻子,愍然伤之,乃下詔曰:‘昔周之爵封千有八百,而姬姓居半者,所以楨干王室也。’”《魏书·礼志二》:“昔尧敦九族,周隆本枝,故能磐石维城,御侮於外。今臣之所亲,生见隔弃,岂所以楨干根本,隆建公族者也。”
网络解释
桢干桢干,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
比喻可做为支柱、骨干的重要人才。《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也作「贞干」。指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人或事物。汉匡衡《上政治得失疏》:“朝廷者,天下之楨干也。”《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皆社稷之楨干,国家之良辅。”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柳镇﹞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楨干。”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惟有刚毅不挠,虽遇外物而弗为移,始足作社会楨干。”比喻可做为支柱、骨干的重要人才。《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也作「贞干」。
汉语大词典
(1).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障土的叫干。《书·费誓》:“峙乃桢干。”孔传:“题曰桢,旁曰干。”孔颖达疏:“题曰桢,谓当墙两端者也。旁曰干,谓在墙两边者也。”《史记·鲁周公世家》:“鲁人三郊三隧,歭尔刍茭、糗粮、桢干,无敢不逮。”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五》:“三代以上,十而税一,用之力役,用之田猎,用之兵戎。车马牛、桢干、刍粮、器甲,皆民供之。”章炳麟《訄书·明农》:“蔬屮之丰,园圃毓之;桢干之富,虞衡作之。”(2).指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人或事物。汉匡衡《上政治得失疏》:“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柳镇﹞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惟有刚毅不挠,虽遇外物而弗为移,始足作社会桢干。”(3).支撑,支持。《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帝见延及妻子,悯然伤之,乃下诏曰:‘昔周之爵封千有八百,而姬姓居半者,所以桢干王室也。’”《魏书·礼志二》:“昔尧敦九族,周隆本枝,故能磐石维城,御侮于外。今臣之所亲,生见隔弃,岂所以桢干根本,隆建公族者也。”亦作“桢干”。1.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障土的叫干。《书·费誓》:“峙乃桢干。”孔传:“题曰桢,旁曰干。”孔颖达疏:“题曰桢,谓当墙两端者也。旁曰干,谓在墙两边者也。”《史记·鲁周公世家》:“鲁人三郊三隧,歭尔刍茭、糗粮、桢干,无敢不逮。”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五》:“三代以上,十而税一,用之力役,用之田猎,用之兵戎。车马牛、桢干、刍粮、器甲,皆民供之。”章炳麟《訄书·明农》:“蔬屮之丰,园圃毓之;桢干之富,虞衡作之。”2.指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人或事物。汉匡衡《上政治得失疏》:“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柳镇﹞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惟有刚毅不挠,虽遇外物而弗为移,始足作社会桢干。”3.支撑,支持。《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帝见延及妻子,悯然伤之,乃下诏曰:‘昔周之爵封千有八百,而姬姓居半者,所以桢干王室也。’”《魏书·礼志二》:“昔尧敦九族,周隆本枝,故能磐石维城,御侮于外。今臣之所亲,生见隔弃,岂所以桢干根本,隆建公族者也。”
国语辞典
筑墙时两端所立的木柱。「干」文献异文作「干」。桢干[zhēngàn]⒈筑墙时两端所立的木柱。「干」文献异文作「干」。引《书经·费誓》:「鲁人三郊三遂,峙乃桢干。」《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鲁人三郊三隧,歧尔刍茭、糗粮、桢干,无敢不逮。」⒉比喻主干、基础。引《汉书·卷八一·匡衡传》:「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碑〉:「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⒊比喻可做为支柱、骨干的重要人才。也作「贞干」。引《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⒋拱卫、支持。引《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阜陵质王延传》:「昔周之爵封千有八百,而姬姓居半者,所以桢干王室也。」《魏书·卷一〇八·礼志二》:「今臣之所亲,生见隔弃,岂所以桢干根本,隆建公族者也。」
其他释义
1.见'桢干'。
桢干造句
1.昔周之爵封千有八百,而姬姓居半者,所以桢干王室也。
2.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3.若法家先师者,胸藏理政之良才,腹隐治国之弘略,真乃国家之桢干也。
4.字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坚实的木头,一种是古时候筑土墙时用的木柱子称作桢干
5.元康,我师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今元康辱之,日后可要好自为知!
6.然君子不责备于一人,譬之朱漆,虽无桢干,其为光泽亦壮观也。
7.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桢干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