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知故
zhī gù

【拼音】:zhī gù

【注音】:ㄓㄍㄨˋ

【结构】:知(左右结构)故(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知故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旧交好友。知故[zhīgù]⒈旧交好友。
基础解释
旧交好友。
引证解释
⒈旧交好友。引《后汉书·独行传·刘翊》:“﹝翊﹞又逢知故困馁於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初,寧妻先卒,知故劝更娶。”《魏书·元熙传》:“及熙将死,復与知故书。”⒉巧智诈伪。引《庄子·刻意》:“去知与故,循天之理。”王先谦集解:“《管子·心术篇》:‘去智与故’,此用其语。”《文子·十守》:“休精神,去知故,无好无憎,是谓大通。”《淮南子·主术训》:“木击折轊,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知故不载焉。”高诱注:“言木石无巧诈,故不怨也。”
网络解释
知故知故,拼音zhīgù,是指旧交好友。
综合释义
旧交好友。《后汉书·独行传·刘翊》:“﹝翊﹞又逢知故困馁於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初,寧妻先卒,知故劝更娶。”《魏书·元熙传》:“及熙将死,復与知故书。”巧智诈伪。《庄子·刻意》:“去知与故,循天之理。”王先谦集解:“《管子·心术篇》:‘去智与故’,此用其语。”《文子·十守》:“休精神,去知故,无好无憎,是谓大通。”《淮南子·主术训》:“木击折轊,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知故不载焉。”高诱注:“言木石无巧诈,故不怨也。”
网友释义
知故,拼音zhīgù,是指旧交好友。
汉语大词典
旧交好友。《后汉书·独行传·刘翊》:“﹝翊﹞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初,宁妻先卒,知故劝更娶。”《魏书·元熙传》:“及熙将死,复与知故书。”巧智诈伪。《庄子·刻意》:“去知与故,循天之理。”王先谦集解:“《管子·心术篇》:‘去智与故’,此用其语。”《文子·十守》:“休精神,去知故,无好无憎,是谓大通。”《淮南子·主术训》:“木击折轊,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知故不载焉。”高诱注:“言木石无巧诈,故不怨也。”
知故造句
1.原来爱情就是明知故犯,不计前嫌。
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3.二哥这不明知故问么,四哥是个急脾气的浑人,一时半晌想不到这个,二哥你还看不出?
4.你竟敢以身试法,制作盗版光盘出售,你这是明知故犯,罪上加罪。
5.星期叁,一个联邦法院正式对小詹姆斯?丰德伦提起刑事起诉,指控他明知故犯地阴谋将机密情报传递给一个外国特务。
6.星期三,一个联邦法院正式对小詹姆斯。丰德伦提起刑事起诉,指控他明知故犯地阴谋将机密情报传递给一个外国特务。
7.学校曾三令五申,强调纪律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可有些同学不以为然,明知故犯,多次违犯学校的规章制度,严重地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8.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多大了?
9.人生,实际不需要炫耀,炫耀的人是肤浅的,是虚伪的,是不可一世的狂傲,有些幼稚,也有些无知。故作姿态,到处显摆,到最后是害了自己,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必先。
10.这件事你是知道的,何必明知故问呢?
知故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