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十二经脉
shí èr jīng mài

【拼音】:shí èr jīng mài

【注音】:ㄕˊㄦˋㄐ一ㄥㄇㄞˋ

【繁体】:十二經脈

字义分解
十二经脉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中医谓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六经脉,表里配合,成为十二经脉。经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十二经脉[shíèrjīngmài]⒈中医谓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六经脉,表里配合,成为十二经脉。经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引证解释
⒈中医谓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六经脉,表里配合,成为十二经脉。经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引《素问·诊要经终论》:“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唐张守节正义:“《八十一难》云:‘十二经脉,十五络脉,阳维阴维之脉也。’”
网络解释
十二经脉(经络理论)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综合释义
中医谓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六经脉,表里配合,成为十二经脉。经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素问·诊要经终论》:“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唐张守节正义:“《八十一难》云:‘十二经脉,十五络脉,阳维阴维之脉也。’”
其他释义
1.中医谓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六经脉,表里配合,成为十二经脉。经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十二经脉造句
1.因而,明辨十二经脉气血多少流注规律,是掌握经脉流注次序意义的前提,是行针施药的基础。
2.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
3.循行与十二经脉循行的矛盾之处进行了探讨,认为两者并非同一系统。
4.中医学术发展源远流长,百家争鸣,但仍有部分学术问题隐晦不明,多有文章论述十二经脉之循行规律,鲜有文章详细论述十二经之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
5.十二经脉各自隶属于十二脏腑,循行于不同的四肢部位。
6.温馨提示:脐是人体的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吐纳呼吸之门。
7.中国历代医家大多认为,“因头为精明之府,髓海之所,十二经脉,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所以有“不觅仙方觅睡方”的说法。
8.冲脉,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禀受它的气血的濡养。
9.而中医认为通过刮痧直接刺激十二经脉在皮肤部的反应区十二皮部,间接刺激了对应的十二经脉,使其保持通畅,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
10.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它们纵贯人体,具有通表里、贯上下、行气血、营阴阳的作用。
十二经脉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