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俊秀
jùn xiù

【拼音】:jùn xiù

【注音】:ㄐㄨㄣˋㄒ一ㄡˋ

【词性】:形容词。

【结构】:俊(左右结构)秀(上下结构)

【简体】:俊秀

【繁体】:俊秀

字义分解
俊秀的解释
词语解释
俊秀jùnxiù。(1)容貌清秀漂亮;秀美。俊秀[jùnxiù]⒈容貌清秀漂亮;秀美。例她生得美貌俊秀。英well-favored;
基础解释
(形)相貌清秀美丽。
引证解释
⒈才智杰出的人。引《后汉书·党锢传序》:“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宋朱熹《<大学章句>序》:“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太学。”朱德《新农村》诗:“后起青年多俊秀,秋高试马壮而肥。”⒉才智杰出。引宋叶适《学校》:“崇观间,以俊秀闻於学者,旋为大官。”陶成章《浙案纪略》:“创建求是书院,招俊秀生徒,研究中西科学。”⒊秀美。引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四折:“如此般蠢坌身子、麄奘腰枝,却生的这般俊秀的孩儿。”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她莫名其妙地望了他一眼,看他俊秀的面孔上满是笑容。”朱德《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嶸。”⒋明代庶民纳粟入国子监者之称。引《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⒌清代汉族官吏无出身者之称。引《清会典·吏部四·文选清吏司》:“凡官之出身有八……无出身者,满洲蒙古汉军曰閒散,汉曰俊秀。”
网络解释
俊秀(汉语词语)俊秀,汉语词汇。
释义
指才智杰出的人;容貌秀美。
综合释义
才智杰出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宋朱熹《<大学章句>序》:“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太学。”朱德《新农村》诗:“后起青年多俊秀,秋高试马壮而肥。”才智杰出。宋叶适《学校》:“崇观间,以俊秀闻於学者,旋为大官。”陶成章《浙案纪略》:“创建求是书院,招俊秀生徒,研究中西科学。”秀美。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四折:“如此般蠢坌身子、麄奘腰枝,却生的这般俊秀的孩儿。”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她莫名其妙地望了他一眼,看他俊秀的面孔上满是笑容。”朱德《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嶸。”明代庶民纳粟入国子监者之称。《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清代汉族官吏无出身者之称。《清会典·吏部四·文选清吏司》:“凡官之出身有八……无出身者,满洲蒙古汉军曰閒散,汉曰俊秀。”
网友释义
俊秀,指才智杰出的人;容貌秀美。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
汉语大词典
(1).才智杰出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宋朱熹《〈大学章句〉序》:“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太学。”朱德《新农村》诗:“后起青年多俊秀,秋高试马壮而肥。”(2).才智杰出。宋叶适《学校》:“崇观间,以俊秀闻于学者,旋为大官。”陶成章《浙案纪略》:“创建求是书院,招俊秀生徒,研究中西科学。”(3).秀美。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四折:“如此般蠢坌身子、粗奘腰枝,却生的这般俊秀的孩儿。”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她莫名其妙地望了他一眼,看他俊秀的面孔上满是笑容。”朱德《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嵘。”(4).明代庶民纳粟入国子监者之称。《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5).清代汉族官吏无出身者之称。《清会典·吏部四·文选清吏司》:“凡官之出身有八……无出身者,满洲蒙古汉军曰閒散,汉曰俊秀。”
国语辞典
才智杰出的人,如:「丰姿俊秀」。俊秀[jùnxiù]⒈才智杰出的人。引《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反丑恶⒉容貌秀美。例如:「丰姿俊秀」。⒊清代称无出身的汉人。引《清会典·卷七·吏部·文选清吏司一》:「凡官之出身有八……,无出身者,满州蒙古汉军曰闲散,汉曰俊秀。」英语well-favored,elegant,pretty德语schön法语gracieux,élégant
辞典修订版
才智杰出的人。《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容貌秀美,如:「丰姿俊秀」。清代称无出身的汉人。《清会典.卷七.吏部.文选清吏司一》:「凡官之出身有八……,无出身者,满州蒙古汉军曰闲散,汉曰俊秀。」
辞典简编版
容貌英俊、清秀。 【造句】他俊秀的面容上带着自信的神采,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才智出众的人。 【造句】黄董事长爱才惜才,商场俊秀都相继投入他的门下。
其他解释
1.谓有杰出之才智者。《后汉书·党锢传序》:「天下俊秀王叔茂。」;《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其他释义
清秀美丽:容貌~。
近反义词
俊秀造句
1.女子有真心爱慕男子的俊秀与温柔,而男子有不可信赖的嫌疑。
2.旁边矮胖敦实的小太监上前,铺开宣纸,镇以田黄;又有一个机灵俊秀的小太监,立于案左,轻研朱墨。
3.各层高度逐渐低矮,塔身宽度层层递减,使塔的轮廓微微内收、挺拔俊秀,呈四角锥体状,为中国重楼建筑与印度塔身构造巧妙结合的产物。
4.七月阳光明媚,岚气雾云缠绵于峰身,溪水在怪石飞泄跳跃,遍地呈现出盎然的春天气息,万木吐翠,嫩草苔藓遍布于整个山谷缠绕山腰,似绿被翠毯,此景,此情,为这壮观浩瀚俊秀含情的境地注入了无限的灵性和活力。
5.钟灵俊秀,傲骨不凡,这就是九皇叔。
6.今天我们推动长江的浩荡,描绘庐山的俊秀,纵览五岳的风采,寻觅六大古都的肃穆,把青藏高原的厚重装进绿色的梦幻,把东海的广袤溶入缤纷的世界,让一切遐想都翱翔九天,让一切美梦都在神州圆满。
7.接着凌月推开珊瑚长窗,窗外自有一座后园,遍种奇花异草,十分鲜艳好看,知是平时游赏之处。更有花树十六株,株株挺拔俊秀,此时夏初,风动花落,千朵万朵,铺地数层,唯见后庭如雪初降,甚是清丽。
8.杉树枝头的芽簇已经颇为肥壮,嫩嫩的,映着天色闪闪发亮,你说春天还会远吗?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
9.远处,一穿着刻丝泥金银如意云纹缎裳,面带俊秀稚嫩之气的少年趾高气昂地走来,随即便迎来一阵雍容华贵之风,身后随着四名壮汉,个个身材魁梧,霸气外露。
10.不过虽然如此,但华安本来贵家公子,皮肤白皙,甚是俊秀,一身青衣,还真有点飘然出尘,玉树临凤的样子。
俊秀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