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明刑
míng xíng

【拼音】:míng xíng

【注音】:ㄇ一ㄥˊㄒ一ㄥˊ

【结构】:明(左右结构)刑(左右结构)

【简体】:明刑

【繁体】:明刑

字义分解
明刑的解释
词语解释
明确的法令。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指严明刑罚。谓以刑法晓喻民众。严明的刑罚。明刑[míngxíng]⒈明确的法令。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指严明刑罚。谓以刑法晓喻民众。严明的刑罚。
引证解释
⒈明确的法令。引《诗·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毛传:“刑,法也。”《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刑。”⒉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引《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郑玄注:“加明刑者,去其冠饰,而书其衺恶之状,著之背也。”⒊严明的刑罚。引《荀子·议兵》:“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县明刑大辱於其后,虽欲无化,能乎哉?”唐白居易《得甲去妻后妻犯罪请用子荫赎罪甲怒不许判》:“旋观怨偶,遽抵明刑。”⒋指严明刑罚。引宋李纲《谢落职依旧宫祠居住表》:“辅相失职,宜即明刑。天地有容,祗从薄责。”⒌谓以刑法晓喻民众。引《南史·宋纪上·武帝》:“阜财利用,繁殖黎元,编户岁滋,疆宇日启,导德明刑,四境有截。”
网络解释
明刑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
综合释义
明确的法令。《诗·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毛传:“刑,法也。”《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刑。”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郑玄注:“加明刑者,去其冠饰,而书其衺恶之状,著之背也。”严明的刑罚。《荀子·议兵》:“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县明刑大辱於其后,虽欲无化,能乎哉?”唐白居易《得甲去妻后妻犯罪请用子荫赎罪甲怒不许判》:“旋观怨偶,遽抵明刑。”指严明刑罚。宋李纲《谢落职依旧宫祠居住表》:“辅相失职,宜即明刑。天地有容,祗从薄责。”谓以刑法晓喻民众。《南史·宋纪上·武帝》:“阜财利用,繁殖黎元,编户岁滋,疆宇日启,导德明刑,四境有截。”明刑[míngxíng]古代一种刑罚。将犯人去其冠饰,书其罪状于背。《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明确的法令。《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刑。」
汉语大词典
(1).明确的法令。《诗·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毛传:“刑,法也。”《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刑。”(2).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郑玄注:“加明刑者,去其冠饰,而书其邪恶之状,著之背也。”(3).严明的刑罚。《荀子·议兵》:“雕雕焉县贵爵重赏于其前,县明刑大辱于其后,虽欲无化,能乎哉?”唐白居易《得甲去妻后妻犯罪请用子荫赎罪甲怒不许判》:“旋观怨偶,遽抵明刑。”(4).指严明刑罚。宋李纲《谢落职依旧宫祠居住表》:“辅相失职,宜即明刑。天地有容,祗从薄责。”(5).谓以刑法晓喻民众。《南史·宋纪上·武帝》:“阜财利用,繁殖黎元,编户岁滋,疆宇日启,导德明刑,四境有截。”
国语辞典
古代一种刑罚。将犯人去其冠饰,书其罪状于背。明刑[míngxíng]⒈古代一种刑罚。将犯人去其冠饰,书其罪状于背。引《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⒉明确的法令。引《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刑。」
辞典修订版
古代一种刑罚。将犯人去其冠饰,书其罪状于背。《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明确的法令。《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刑。」
其他释义
1.明确的法令。2.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3.严明的刑罚。4.指严明刑罚。5.谓以刑法晓喻民众。
明刑造句
1.他毕生倡导明刑弼教,教化万民,开创了东方司法文化的先河,是公认的华夏司法法祖。
2.长期的审判实践证明,刑事判决书具有宣讲法律规定、传播法律思想、感化被告人和教育社会公众重要作用。
3.我们采用明刑弼教的方法,正面佯攻,主力转移。
4.所谓法律儒家化表面上为明刑弼教,骨子里则为以礼入法,怎样将礼的精神和内容窜入法家所拟订的法律里的问题。
5.诞惟四方之民,罔不祗顺,开国建侯,宣礼明刑,廓清梁、岷,苞怀扬、越,函夏兴仁,八纮同轨,遐迩弛义,祥瑞屡臻,天人协应,无思不服。
6.法官的裁定是,公诉方或原告未能证明刑事被告或民事被告做了错事。
7.阐述刑事赔偿对刑事诉讼进行救济的科学内涵,阐明刑事赔偿救济刑事诉讼的具体范畴,并对刑事赔偿救济刑事诉讼的责任免除作了阐述。
8.其创刑、造狱,倡导明刑弼教以化万民的思想为四千多年来中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被人们喻为“圣臣”。
9.古人说‘明刑弼教’,就是这个道理。
10.刘建明:刑事情报科高级督察,韩琛内应。
明刑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