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士子
shì zǐ

【拼音】:shì zǐ

【注音】:ㄕˋㄗˇ

【结构】:士(独体结构)子(独体结构)

【简体】:士子

【繁体】:士子

字义分解
士子的解释
词语解释
1.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2.士大夫官僚阶层。3.学子;读书人。4.豪门士族的子弟。5.将士家的子弟。士子[shìzǐ]⒈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⒉士大夫官僚阶层。⒊学子;读书人。⒋豪门士族的子弟。⒌将士家的子弟。
引证解释
⒈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引《诗·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毛传:“偕偕,强壮貌。士子,有王事者也。”郑玄笺:“朝夕从事,言不得休止。”⒉士大夫官僚阶层。引南朝梁沉约《奏弹孔稚珪违制启假事》:“臣闻禁宪有章,士子攸慎;守官有典,触网斯及。盖所以崇威阐法,下肃上尊。”⒊学子;读书人。引《北齐书·辛术传》:“天保末,文宣尝令术选百员官,参选者二三千人,术题目士子,人无谤讟,其所旌擢,后亦皆致通显。”唐杜甫《别董颋》诗:“士子甘旨闕,不知道里寒。”明叶宪祖《鸾鎞记·催试》:“今当大比之年,士子们纷纷上京应举。”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赛会虽然不象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⒋豪门士族的子弟。《文选·沉约<恩倖传论>》:“且士子居朝,咸有职业。虽七叶珥貂,见崇西汉,而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引东方朔为黄门侍郎,执戟殿下。郡县掾吏,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非若晚代分为二涂者也。”李善注:“二涂谓士庶也。言仕子不居贱职,庶族不涉清阶。”刘良注:“晚代谓魏晋也。士与人异品杂用,故云二涂。”⒌将士家的子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輒优文答报”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曰:“是后大发士息,及取诸国士。引植以近前诸国士息已见发,其遗孤稚弱,在者无几,而復被取,乃上书曰:‘……国有士子,合不过五百人,伏以为三军益损,不復赖此。’”
网络解释
士子1、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
综合释义
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诗·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毛传:“偕偕,强壮貌。士子,有王事者也。”郑玄笺:“朝夕从事,言不得休止。”士大夫官僚阶层。南朝梁沉约《奏弹孔稚珪违制启假事》:“臣闻禁宪有章,士子攸慎;守官有典,触网斯及。盖所以崇威阐法,下肃上尊。”学子;读书人。《北齐书·辛术传》:“天保末,文宣尝令术选百员官,参选者二三千人,术题目士子,人无谤讟,其所旌擢,后亦皆致通显。”唐杜甫《别董颋》诗:“士子甘旨闕,不知道里寒。”明叶宪祖《鸾鎞记·催试》:“今当大比之年,士子们纷纷上京应举。”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赛会虽然不象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豪门士族的子弟。《文选·沉约<恩倖传论>》:“且士子居朝,咸有职业。虽七叶珥貂,见崇西汉,而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东方朔为黄门侍郎,执戟殿下。郡县掾吏,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非若晚代分为二涂者也。”李善注:“二涂谓士庶也。言仕子不居贱职,庶族不涉清阶。”刘良注:“晚代谓魏晋也。士与人异品杂用,故云二涂。”将士家的子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輒优文答报”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曰:“是后大发士息,及取诸国士。植以近前诸国士息已见发,其遗孤稚弱,在者无几,而復被取,乃上书曰:‘……国有士子,合不过五百人,伏以为三军益损,不復赖此。’”
汉语大词典
(1).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诗·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毛传:“偕偕,强壮貌。士子,有王事者也。”郑玄笺:“朝夕从事,言不得休止。”(2).士大夫官僚阶层。南朝梁沈约《奏弹孔稚圭违制启假事》:“臣闻禁宪有章,士子攸慎;守官有典,触网斯及。盖所以崇威阐法,下肃上尊。”(3).学子;读书人。《北齐书·辛术传》:“天保末,文宣尝令术选百员官,参选者二三千人,术题目士子,人无谤讟,其所旌擢,后亦皆致通显。”唐杜甫《别董颋》诗:“士子甘旨阙,不知道里寒。”明叶宪祖《鸾鎞记·催试》:“今当大比之年,士子们纷纷上京应举。”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赛会虽然不象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4).豪门士族的子弟。《文选·沈约〈恩倖传论〉》:“且士子居朝,咸有职业。虽七叶珥貂,见崇西汉,而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东方朔为黄门侍郎,执戟殿下。郡县掾吏,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非若晚代分为二涂者也。”李善注:“二涂谓士庶也。言仕子不居贱职,庶族不涉清阶。”刘良注:“晚代谓魏晋也。士与人异品杂用,故云二涂。”(5).将士家的子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辄优文答报”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曰:“是后大发士息,及取诸国士。植以近前诸国士息已见发,其遗孤稚弱,在者无几,而复被取,乃上书曰:‘……国有士子,合不过五百人,伏以为三军益损,不复赖此。’”
国语辞典
有官职的人。士子[shìzǐ]⒈有官职的人。引《诗经·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从事。」⒉读书人。引唐·杜甫〈别董颋〉诗:「士子甘旨阙,不知道里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做人俊爽风流,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英语official,scholar(old)​
辞典修订版
有官职的人。《诗经.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从事。」读书人。唐.杜甫〈别董頲〉诗:「士子甘旨阙,不知道里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做人俊爽风流,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 
士子造句
1.唇红齿白,朗目疏眉,王信已是一派游学士子模样。
2.显德十六年丁卯,国主胜微恙,至秋,病愈,开恩科,江南士子雀跃,从者如流,八月十五日,金榜出,状元者,嘉兴江哲是也,其时随云名尚未显,众相诘问,乃知其人。
3.士子书生可就没有将军模样的汉子那么理所应当的底气,只是从侧门溜出来还要用宽袖遮住脸。
4.加上自从开了党禁,许多士子重归朝廷,朝堂暗流涌动,士族门阀闻风而动。
5.上行下效,贵族们纷纷炼丹服药,连文人士子也是如此,各种方法纷纷出现。
6.文人好雅,也好美人如玉,天下州试结束,便有当初那没能够见识士子录上文会的士林学子再次云集茂林,所为的便是能够与刘成促膝而谈,成就美名。
7.此心愿落空后,明太祖屡兴文祸,使用暴力手段镇压不与新王朝合作的士子
8.宋末士子在经历了空前的鼎革动乱之后,对杜甫“诗史”精神有了比唐人更为深刻的认识。
9.其时武汉大清军不满三千,士子官绅纷纷逃窜,如果陈玉成长驱直进,武汉指日可下。
10.长此以往,各国民众对这些士子都是热诚以待,不但管其吃住,临走还多会送些干粮腊肉,供其路上食用,极少有这种对士子喊打喊杀之事发生。
士子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