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东周
dōng zhōu

【拼音】:dōng zhōu

【注音】:ㄉㄨㄥㄓㄡ

【词性】:名词。

【结构】:东(独体结构)周(半包围结构)

【简体】:东周

【繁体】:東周

字义分解
东周的解释
词语解释
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东周[dōngzhōu]⒈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
基础解释
朝代,公元前-公元前,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
引证解释
⒈朝代名。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起,至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为止。其间战国时代,作为中央政权的东周王朝,已名存实亡。引前蜀韦庄《咸阳怀古》诗:“山色不知秦苑废,水声空傍汉宫流……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跡似东周。”⒉战国时代的小国名。周考王分封的诸侯国西周,传至惠公,乃封其少子于巩,号东周。后为秦所灭。参阅《史记·周本纪》。
网络解释
东周(中国历史朝代)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综合释义
朝代名。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起,至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为止。其间战国时代,作为中央政权的东周王朝,已名存实亡。前蜀韦庄《咸阳怀古》诗:“山色不知秦苑废,水声空傍汉宫流……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跡似东周。”战国时代的小国名。周考王分封的诸侯国西周,传至惠公,乃封其少子于巩,号东周。后为秦所灭。参阅《史记·周本纪》。东周[朝代名。(公元前@@@@@~前@@@@@)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朝代名。(公元前@@@@@~前@@@@@)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
汉语大词典
(1).朝代名。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起,至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为止。其间战国时代,作为中央政权的东周王朝,已名存实亡。前蜀韦庄《咸阳怀古》诗:“山色不知秦苑废,水声空傍汉宫流……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迹似东周。”(2).战国时代的小国名。周考王分封的诸侯国西周,传至惠公,乃封其少子于巩,号东周。后为秦所灭。参阅《史记·周本纪》。
国语辞典
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东周[dōngzhōu]⒈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
辞典修订版
朝代名。(公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
东周造句
1.把“玄鸟生商”作为商族起源说是东周人的假说讹传,仅是一种神话传说。
2.东胡是东周时期活跃于燕国东北面的一支胡人。
3.东周衰世,诸侯力征,欲图霸业,天子不能制。
4.苑内河桥路相连,林水亭相映,有郑风石刻、名品荷花、壁泉飞瀑、儿童乐园、“东周列国志”石栏等。
5.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林。
6.东周双骄,你们也在这里,素闻你们娇艳无双,今天我可要好好欣赏一番。
7.姓名:周末。出生日:不是西周就是东周,反正不是上周。性别:不详。工作:携快乐四处流窜,带好运上门服务。对了,今天此人就到你家,请及时接驾。
8.孟津先后有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六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有洛阳“九朝古都半孟津”之说。
9.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今古奇观》,朱子的《朱文公文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
10.根据说明,早期天齐大部分基于中国的东周时代并使用孔子著名的著作春秋作为它的名字。
东周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