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内务府
nèi wù fǔ

【拼音】:nèi wù fǔ

【注音】:ㄋㄟˋㄨˋㄈㄨˇ

【词性】:名词。

【结构】:内(独体结构)务(上下结构)府(半包围结构)

字义分解
内务府的解释
词语解释
清代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事务最繁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内务府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⒈官署名。清朝专管宫廷事务的机构。办理宫中日常事务,如衣食住行、典礼、仓储、财务、工程、警卫、刑狱等。
基础解释
内务nèiwù∶一国内部的事务。旧指宫廷内的机要事务。[dailyroutinetaskstokeepthebarracks,etc.cleanandtidy]∶集体生活室内的日常事务整理内务。
综合释义
内务府,清代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为清代特有,始设于顺治(1644~1661)初年。至顺治十一年仿明制改内务府为十三衙门,十八年,裁十三衙门,复设内务府。自此遂为定制。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无定员,由满族王公大臣兼任。下设堂郎中1人,掌本府文职官铨选,并考核各司处承办事务;主事2人,笔帖式64人书吏人5,分掌各种文书之事。直属机构有7司3院。1911年辛亥革命后,根据中华民国政府与清皇室议定的优待条件,废帝溥仪仍居宫内,为皇帝服务的内务府也得以保留,直至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为止。
内务府造句
1.此外,福康安从小就被乾隆接到宫中亲自培养,对他极为器重,先后任其为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太子太保恩宠可谓隆极一时。
2.回主子,内务府传来消息,今日各位新进宫的小主舟车劳顿,请大家先休养几日,最近就不用去皇太贵妃处请安了,等侍寝了再去寿康宫谢恩就可。
3.从乾隆开始,木兰围场成为采办的主要地区。采木的方式主要有招商和内务府派员采办。
4.嗯?姚良、于碧云寺泉水淤塞,并未设法疏浚,便冒昧陈奏,实属糊涂,即著革去顶带,仍留管清漪园等处事务,余著内务府严查议奏。
5.刚才太后颁下懿旨去内务府,因海天富海公公得病身亡,尚膳司副总管太监的职司,就由桂公公升任。
6.乃命成麟转达光昭,速速起草合作协议,于是,十一月初,光昭“谨禀”内务府大臣,“情愿报效修圆明园木料”。
7.笔贴式是六部各衙门及内务府各司最下层的当差人,专干日行文书、档案抄写、翻译计算之类的杂事。
8.内务府又像是一个巨型央企,不但经营着开矿、皇庄、畜牧、织造等实业,而且垄断了玉石、人参、皮货等奢侈品的买卖,还从事当铺、放贷、放租等投资行业。
9.而他变法儿筹措来的近30万两罚银,大都被指定缴到了内务府
10.这些士兵采取“钉人术”,每见到一人,就强令站住,这样一直找到内务府大臣绍英,要求他向溥仪马上转达命令,限时离开紫禁城。 
内务府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