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三百篇
sān bǎi piān

【拼音】:sān bǎi piān

【注音】:ㄙㄢㄅㄞˇㄆ一ㄢ

【结构】:三(独体结构)百(上下结构)篇(上下结构)

【简体】:三百篇

【繁体】:三百篇

字义分解
三百篇的解释
词语解释
指《诗经》的篇数,也用作《诗经》的代称。《诗经》原目三百十一篇,实存三百零五篇,这里举其成数而言。三百篇[sānbǎipiān]⒈指《诗经》的篇数,也用作《诗经》的代称。《诗经》原目三百十一篇,实存三百零五篇,这里举其成数而言。
引证解释
⒈相传《诗》三千余篇,经孔子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诗经》代称。引《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唐韩愈《荐士》诗:“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姚华《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
网络解释
三百篇三百篇是《诗经》的代称。《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或三百篇。
综合释义
相传《诗》三千余篇,经孔子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诗经》代称。《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唐韩愈《荐士》诗:“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姚华《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三百篇[sānbǎipiān]《诗经》经孔子删定后存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为「三百篇」,后即为《诗经》的代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汉语大词典
相传《诗》三千余篇,经孔子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诗经》代称。《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唐韩愈《荐士》诗:“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姚华《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
国语辞典
《诗经》经孔子删定后存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为「三百篇」,后即为《诗经》的代称。三百篇[sānbǎipiān]⒈《诗经》经孔子删定后存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为「三百篇」,后即为《诗经》的代称。引《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辞典修订版
《诗经》经孔子删定后存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为「三百篇」,后即为《诗经》的代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诗经经孔子删定后存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为三百篇,后即为诗经的代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三百篇造句
1.我的爱人,是那刚消逝的夏季,是暴雨滂沱,是刚器过的记忆,他来寻我时,寻我不到,因而汹涌着哀伤,他走了以后,我才醒来,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写在,那逐渐云淡风轻的天上。
2.三百篇变而为骚,骚变为汉魏古诗,根柢性情,笼挫万态,高天深渊,穷工极变,而不能出于太史公之两言。
3.语淡而意厚,蔼然仁者之心,真得三百篇神理者。
4.三百篇丽章,迄今毕世丰碑;亿众中名宿,闪亮九州璀璨。
5.由此也可以说明,为何方玉润虽然多处从文学的观点解释三百篇,但是最后所得出的结论却往往逃不出传统儒家诗教意味。
6.唐诗三百篇,篇篇都脍炙人口。
7.会上提出了大约三百篇论文。
8.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写在云淡风轻的天上。
9.我相信三百篇诗,反覆述说着的也就只是,年少时没能说出的,那一个字。
10.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百篇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