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启手启足
qǐ shǒu qǐ zú

【拼音】:qǐ shǒu qǐ zú

【繁体】:啟手啟足

字义分解
启手启足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语本《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
基础解释
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启手足”。引:语本《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於父母,不敢毁伤,故於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啟足,当復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於地下,实无恨於心矣。”《北史·薛濬传》:“既而创鉅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唐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宋苏轼《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若幸启手足,必当襚我以道服,瘞我于支提。”
综合释义
语本《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於父母,不敢毁伤,故於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啟足,当復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於地下,实无恨於心矣。”《北史·薛濬传》:“既而创鉅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亦省作“启手足”。唐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宋苏轼《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若幸启手足,必当襚我以道服,瘞我于支提。”启手启足[qǐshǒuqǐzú]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语本《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
汉语大词典
语本《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启足,当复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于地下,实无恨于心矣。”《北史·薛浚传》:“既而创钜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亦省作“启手足”。唐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宋苏轼《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若幸启手足,必当襚我以道服,瘗我于支提。”
其他释义
1.语本《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
启手启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