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正税
zhèng shuì

【拼音】:zhèng shuì

【注音】:ㄓㄥˋㄕㄨㄟˋ

【结构】:正(独体结构)税(左右结构)

【繁体】:正稅

字义分解
正税的解释
词语解释
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清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正税[zhèngshuì]⒈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清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引证解释
⒈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引《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旧制,田税每斛更输二升,谓之‘雀鼠耗’,章(王章)始令更输二斗,谓之‘省耗’”元胡三省注:“按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敕文:‘应纳夏秋税子,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祇纳正税数,不量省耗。’”清姚鼐《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正税罔赢,诛责贪惏。”清夏燮《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今土货出口而復进口者,尤宜在紧要处设卡徵收。土货出口,以过卡准照为凭;洋货进口,以入卡准照为準,总期该商进口出口货物完一正税即有一子税办法,以期税课充裕。”⒉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清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网络解释
正税进口关税又称正常关税(normaltariff)或进口正税。进口关税(importduty)是指进口商品进入一国关境或从自由港、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进入国内市场时,由该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一种关税。
综合释义
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旧制,田税每斛更输二升,谓之‘雀鼠耗’,章(王章)始令更输二斗,谓之‘省耗’”元胡三省注:“按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敕文:‘应纳夏秋税子,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祇纳正税数,不量省耗。’”清姚鼐《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正税罔赢,诛责贪惏。”清夏燮《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今土货出口而復进口者,尤宜在紧要处设卡徵收。土货出口,以过卡准照为凭;洋货进口,以入卡准照为準,总期该商进口出口货物完一正税即有一子税办法,以期税课充裕。”通过法定程序,由政府机关发布开徵的税,如所得税、房屋税、牌照税等。也作「主税」、「本税」、「独立税」。
汉语大词典
(1).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旧制,田税每斛更输二升,谓之‘雀鼠耗’,章(王章)始令更输二斗,谓之‘省耗’”元胡三省注:“按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敕文:‘应纳夏秋税子,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祇纳正税数,不量省耗。’”清姚鼐《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正税罔赢,诛责贪惏。”清夏燮《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今土货出口而复进口者,尤宜在紧要处设卡徵收。土货出口,以过卡准照为凭;洋货进口,以入卡准照为准,总期该商进口出口货物完一正税即有一子税办法,以期税课充裕。”(2).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清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其他释义
1.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2.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清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正税造句
1.眉山县户科积弊甚重,老百姓交纳皇粮正税之外,每户还要派一钱八分银子,这叫戥头。
2.附加税常随需要加于正税之上,又创各项杂税。
3.调整。系统可纠正税金数额,例如扣除现金折扣或其他情形。
4.钱粮地丁全县一千四百二十四两,每两还正税大洋三元,附税二角四分。
5.当时征收正税多不在农作毕功之后,显德三年,后周下令三司夏税于六月一日、秋税于十月一日开始征收,以便人户交纳。 
6.这与我大清一年的盐课正税相差不多。
7.尤其,别忘了除了正税、三饷,明代农民还有无数类似驿站劳役这样层出不穷的以银纳役苛捐杂税呢。
8.去年秋收固然还好,可是地主,债主,正税,杂捐,一层一层地剥削来,早就完了。
9.从万历年的辽饷开始,到眼下的崇祯七年,大明己有过几次的田赋加税,正税其实不多,可怕是地方上附生出来的无数加派。
10.比照朝廷的正税例子收如何呢?
正税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