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风云
fēng yún

【拼音】:fēng yún

【注音】:ㄈㄥㄩㄣˊ

【词性】:名词。

【结构】:风(半包围结构)云(独体结构)

【繁体】:風雲

字义分解
风云的解释
词语解释
风和云。指天文、天象。谓风流超群。比喻时势。谓凭借时势。《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比喻地势高远。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比喻高位。风云[fēngyún]⒈风和云。指天文、天象。谓风流超群。比喻时势。谓凭借时势。《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比喻地势高远。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比喻高位。
基础解释
(名)风和云,比喻不断变幻动荡的局势:~莫测|国际~。
引证解释
⒈风和云。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唐王勃《上巳浮江宴序》:“林壑清其顾盼,风云荡其怀抱。”闻一多《红烛·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⒉指天文、天象。引《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杨由﹞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摶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⒊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参阅明龙正《<八阵图合变说>叙》。引唐王涯《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明汤显祖《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徐朔方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清钱谦益《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⒋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引《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赞》:“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唐王勃《上明员外启》:“神交可託,风云於杵臼之间。”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⒌比喻时势。引《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於刘项,将军权重於淮阴,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北周庾信《入彭城馆》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⒍谓凭借时势。引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高祖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驊騮欲骋,鱼龙将化。”轰天雷《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⒎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引《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藴风云,身负日月。”李善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齷齪,抱风云者几人。”金元好问《解剑行》:“壮怀风云鬱沉沉,惭媿漂母无千金。”⒏谓风流超群。引唐卢纶《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悵心。”宋楼颖《<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清张佩纶《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⒐比喻地势高远。引《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絶,风云通。”刘逵注:“径路絶者,人道断絶;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葢转风云之路。”⒑比喻高位。引《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吕延济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於浅水以游於风云之中也。”晋潘岳《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明浚川《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剷断了风云路。”
网络解释
风云《风云》,是由金英马影视公司、昊天影视、怡和公司出品的一部古装玄幻武侠电视剧。由徐进良执导,赵文卓、何润东、蒋勤勤、千叶真一和陶红领衔主演的玄幻神话武侠连续剧。
综合释义
风和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唐王勃《上巳浮江宴序》:“林壑清其顾盼,风云荡其怀抱。”闻一多《红烛·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指天文、天象。《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杨由﹞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摶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唐王涯《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明汤显祖《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徐朔方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清钱谦益《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参阅明龙正《<八阵图合变说>叙》。《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赞》:“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唐王勃《上明员外启》:“神交可託,风云於杵臼之间。”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比喻时势。《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於刘项,将军权重於淮阴,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北周庾信《入彭城馆》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谓凭借时势。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高祖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驊騮欲骋,鱼龙将化。”轰天雷《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藴风云,身负日月。”李善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齷齪,抱风云者几人。”金元好问《解剑行》:“壮怀风云鬱沉沉,惭媿漂母无千金。”谓风流超群。唐卢纶《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悵心。”宋楼颖《<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清张佩纶《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比喻地势高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絶,风云通。”刘逵注:“径路絶者,人道断絶;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葢转风云之路。”10.比喻高位。《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吕延济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於浅水以游於风云之中也。”晋潘岳《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明浚川《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剷断了风云路。”
网友释义
风云(无线电视剧《风云》主题曲),是由顾嘉辉编曲,黄沾作词,仙杜拉演唱的歌曲。发行时间为1980年,联美唱片发行。
汉语大词典
1.风和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唐王勃《上巳浮江宴序》:“林壑清其顾盼,风云荡其怀抱。”闻一多《红烛·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2.指天文、天象。《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杨由﹞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抟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3.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唐王涯《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明汤显祖《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徐朔方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清钱谦益《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参阅明龙正《〈八阵图合变说〉叙》。4.《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赞》:“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唐王勃《上明员外启》:“神交可托,风云于杵臼之间。”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5.比喻时势。《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于刘项,将军权重于淮阴,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北周庾信《入彭城馆》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6.谓凭借时势。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高祖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骅骝欲骋,鱼龙将化。”轰天雷《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7.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蕴风云,身负日月。”李善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龌龊,抱风云者几人。”金元好问《解剑行》:“壮怀风云郁沉沉,惭愧漂母无千金。”8.谓风流超群。唐卢纶《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怅心。”宋楼颖《〈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撷秀,揭厉良多。”清张佩纶《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9.比喻地势高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绝,风云通。”刘逵注:“径路绝者,人道断绝;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盖转风云之路。”10.比喻高位。《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吕延济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于浅水以游于风云之中也。”晋潘岳《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明浚川《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铲断了风云路。”
国语辞典
语本《易经.乾卦》:「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比喻同类事物相感而际遇得时,如:「义烈风云」、「叱咤风云」。风云[fēngyún]⒈语本比喻同类事物相感而际遇得时。引《易经·乾卦》:「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牋》:「臣幸得下愚之才,值风云之会。」《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风云玄感,蔚为帝师。」⒉比喻变化莫测。引唐·李白〈猛虎行〉:「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⒊比喻高远接天。引《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绝,风云通。」《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⒋比喻高位。引《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⒌比喻豪迈壮烈。例如:「义烈风云」、「叱咤风云」。⒍风与雨。比喻天气。引唐·杜甫〈闷〉诗:「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其他释义
①风和云:天有不测~。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风云造句
1.这位老前辈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我们一定不要冒犯他。
2.风云突变,他率领全军将士起义了。
3.人们都称项羽是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
4.他就是当年那位叱咤风云的将军。
5.想当年,爷爷在我们这里也算是叱咤风云,响当当的厉害人物。
6.三国时期,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无不骁勇善战,有勇有谋。
7.妈妈告诉我,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曾经是位叱咤风云的将军。
8.在人类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举不胜举。
9.这个叱咤商海的风云人物如今也只有低头认罪的份儿。
10.战乱动荡时期,风云不测,人们皆有朝不保夕之感。
风云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