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潼关
tóng guān

【拼音】:tóng guān

【注音】:ㄊㄨㄥˊㄍㄨㄢ

【结构】:潼(左右结构)关(上下结构)

【简体】:潼关

【繁体】:潼關

字义分解
潼关的解释
词语解释
关隘名。古称桃林塞。东汉时设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素称险要。潼关[tóngguān]⒈关隘名。古称桃林塞。东汉时设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素称险要。
引证解释
⒈关隘名。古称桃林塞。东汉时设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素称险要。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唐杜甫《北征》诗:“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从潼关附近冲过去,到了河南,官兵就再也包围不住咱们啦。”
网络解释
潼关(地理名词)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汉语大词典
关隘名。古称桃林塞。东汉时设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素称险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唐杜甫《北征》诗:“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从潼关附近冲过去,到了河南,官兵就再也包围不住咱们啦。”
国语辞典
地名。在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地当黄河之曲,据崤函之固,扼秦、晋、豫三省要冲,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潼关[tóngguān]⒈地名。在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地当黄河之曲,据崤函之固,扼秦、晋、豫三省要冲,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辞典简编版
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地当黄河之曲,扼秦、晋、豫三省要冲,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其他释义
1.关隘名。古称桃林塞。东汉时设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素称险要。
潼关造句
1.潼关本系天险,且早有精兵屯驻,可以固守,哈达等避难就易,所以改道出援。
2.哥舒翰率军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利用潼关险要的有利地形,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3.近十多年来,由于潼关高程居高不下和渭河下游来水来沙减少,渭河下游河道发生了明显的萎缩,出现了“小流量,高水位,大灾害”的局面。
4.史绪潼关烽火,千年虎跃龙腾。
5.这确实是件让他非常得意的事,为此,他不远千里打马自洛阳前往函谷关,穿过潼关去到长安,又从长安把司马亮的人头摘了回来。
6.建奴打破潼关之后便直扑南明小朝廷而来,江北四镇原本的几十万大军就这么滚汤泼雪般的消失不见了。
7.我军大肆扩军,兵马集结潼关,到时候你们可有得忙了,嗯,将来事将来说,大哥,张路,你们回头充实营兵,提选军官,都随你们自便,现在嘛,先和我回商州接老娘罢!
8.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前,潼关河床基本处于冲淤平衡或微淤状态。
9.在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大唐朝廷任命在家养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大军统帅,加封其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率军镇守潼关
10.铁骑尖冷银光寒,潼关虎将神威展。
潼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