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⒈ 谓克制愤怒,杜塞情欲。惩忿窒欲[chéngfènzhìyù]⒈谓克制愤怒,杜塞情欲。
基础解释
惩:警戒,克制。忿:同“愤”,愤怒。窒:堵塞,抑止。欲:欲望。克制心中的愤怒情绪,抑止非分的欲望。
引证解释
⒈ 谓克制愤怒,杜塞情欲。见“惩忿窒欲”。引:《易·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孔颖达疏:“君子以法此损道惩止忿怒,窒塞情慾……惩者,息其既往;窒者,闭其将来。惩窒互文而相足也。”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二》:“愿陛下思惟所见,稽古率旧,勿令刑德大柄不由天断,惩忿窒欲,事依礼制。”明唐顺之《<明道语略>序》:“不寝不食而非助也;不睹不闻而非忘也;惩忿窒欲而未尝损也。”亦作“惩忿窒慾”。《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如今听在下説一文钱小小的故事,列位看官们各宜警醒,惩忿窒慾,且休望超凡入道,也是保身保家的正理。”亦省作“惩窒”。宋朱熹《感尚子平事》诗:“我亦近来知损益,只将惩窒度餘生。”明高攀龙《答陈似木书》之三:“即如忿欲,习于惩窒,惩窒过二三次,便省力,便有味。”⒈谓克制愤怒,杜塞情欲。见“惩忿窒欲”。引《易·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孔颖达疏:“君子以法此损道惩止忿怒,窒塞情慾……惩者,息其既往;窒者,闭其将来。惩窒互文而相足也。”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二》:“愿陛下思惟所见,稽古率旧,勿令刑德大柄不由天断,惩忿窒欲,事依礼制。”明唐顺之《<明道语略>序》:“不寝不食而非助也;不睹不闻而非忘也;惩忿窒欲而未尝损也。”亦作“惩忿窒慾”。《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如今听在下説一文钱小小的故事,列位看官们各宜警醒,惩忿窒慾,且休望超凡入道,也是保身保家的正理。”亦省作“惩窒”。宋朱熹《感尚子平事》诗:“我亦近来知损益,只将惩窒度餘生。”明高攀龙《答陈似木书》之三:“即如忿欲,习于惩窒,惩窒过二三次,便省力,便有味。”
综合释义
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各宜警醒,~,且休望超凡入道,也是保身安家的正理。◎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网友释义
惩忿窒欲克制住愤怒,此为《周易》提倡的,这个词充分表明其中。
国语辞典
⒈ 语出遏止忿怒,窒塞情欲。引:《易经·损卦·象曰》:「君子以惩忿窒欲。」《清史稿·卷三七六·辛从益传》:「陈官俊在学政任,不能远色避嫌,惩忿窒欲,性行之驳,器识之褊,不宜仍居授读之任。」惩忿窒欲[chéngfènzhìyù]⒈语出遏止忿怒,窒塞情欲。引《易经·损卦·象曰》:「君子以惩忿窒欲。」《清史稿·卷三七六·辛从益传》:「陈官俊在学政任,不能远色避嫌,惩忿窒欲,性行之驳,器识之褊,不宜仍居授读之任。」成语解释惩忿窒欲
辞典修订版
语出《易经.损卦.象曰》:「君子以惩忿窒欲。」遏止忿怒,窒塞情慾。《清史稿.卷三七六.辛从益传》:「陈官俊在学政任,不能远色避嫌,惩忿窒欲,性行之驳,器识之褊,不宜仍居授读之任。」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语出易经˙损卦˙象曰:君子以惩忿窒欲。遏止忿怒,窒塞情慾。清史稿˙卷三七六˙辛从益传:陈官俊在学政任,不能远色避嫌,惩忿窒欲,性行之驳,器识之褊,不宜仍居授读之任。
其他释义
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出处
《周易·损》:“君子以惩忿窒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