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重赂
zhòng lù

【拼音】:zhòng lù

【注音】:ㄓㄨㄥˋㄌㄨˋ

【结构】:重(独体结构)赂(左右结构)

【繁体】:重賂

字义分解
重赂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指赠人或行贿所用的丰厚财物。2.以丰厚的财物赠人或行贿。重赂[zhònglù]⒈指赠人或行贿所用的丰厚财物。⒉以丰厚的财物赠人或行贿。
基础解释
指赠人或行贿所用的丰厚财物。以丰厚的财物赠人或行贿。
引证解释
⒈指赠人或行贿所用的丰厚财物。引《国语·晋语二》:“立其薄者,可以得重赂。”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杀降》:“既而有流言,谓贼首汪直、汪五峯者,与胡少保俱徽人,潜通重赂,贷其族诛。”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宋御史﹞料冯贫士,诱以重赂,冀可摇,使家人风示之。”⒉以丰厚的财物赠人或行贿。引《汉书·王莽传上》:“﹝王莽﹞乃遣使者齎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后汉书·李固传》:“﹝固﹞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
网络解释
重赂重赂,汉语词汇。
释义
1、指赠人或行贿所用的丰厚财物。2、以丰厚的财物赠人或行贿。
综合释义
指赠人或行贿所用的丰厚财物。《国语·晋语二》:“立其薄者,可以得重赂。”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杀降》:“既而有流言,谓贼首汪直、汪五峯者,与胡少保俱徽人,潜通重赂,贷其族诛。”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宋御史﹞料冯贫士,诱以重赂,冀可摇,使家人风示之。”以丰厚的财物赠人或行贿。《汉书·王莽传上》:“﹝王莽﹞乃遣使者齎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后汉书·李固传》:“﹝固﹞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
网友释义
重赂,zhònglù,指赠人或行贿所用的丰厚财物。
汉语大词典
(1).指赠人或行贿所用的丰厚财物。《国语·晋语二》:“立其薄者,可以得重赂。”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杀降》:“既而有流言,谓贼首汪直、汪五峰者,与胡少保俱徽人,潜通重赂,贷其族诛。”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宋御史﹞料冯贫士,诱以重赂,冀可摇,使家人风示之。”(2).以丰厚的财物赠人或行贿。《汉书·王莽传上》:“﹝王莽﹞乃遣使者赍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后汉书·李固传》:“﹝固﹞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
重赂造句
1.旰卑辞重赂以迎之,鸿渐喜;进至成都,见旰,但接以温恭,无一言责其干纪,日与将佐高会,州府事悉以委旰。
重赂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