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弹词
tán cí

【拼音】:tán cí

【注音】:ㄊㄢˊㄘˊ

【结构】:弹(左右结构)词(左右结构)

【简体】:弹词

【繁体】:彈詞

字义分解
弹词的解释
词语解释
弹词táncí。(1)流行于南方各省,集说、唱、弹于一体的一种曲艺形式,曲调、唱腔各异,用三弦伴奏,亦可加琵琶伴奏。弹词[táncí]⒈流行于南方各省,集说、唱、弹于一体的一种曲艺形式,曲调、唱腔各异,用三弦伴奏,亦可加琵琶伴奏。英fiddleballadsinChinesesoutherndialects;
基础解释
流行于南方各省,集说、唱、弹于一体的一种曲艺形式,曲调、唱腔各异,用三弦伴奏,亦可加琵琶伴奏。
引证解释
⒈曲艺的一个类别。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中叶。但据明臧懋循《负苞堂文集》记载,元末时可能已有之。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四明南词、长沙弹词、桂林弹词等。现在流行的弹词,表演者大都一至三四人,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乐器多数以三弦、琵琶或月琴为主,自弹自唱,坐唱形式。引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其时,优人百戏,击毬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沧州瞽者刘君瑞,尝以絃索来往余家,言其偶有林姓者,一日薄暮,有人登门来唤曰:‘某官舟泊河干,闻汝善弹词,邀往一试,当有厚賚。’”《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安老爷向来於戏文弹词一道本不留心。”⒉指说唱弹词的底本。引冰心《南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谈到母亲看的书,真是比我们家里什么人看的都多。从小说、弹词,到杂志、报纸,新的、旧的,创作的、译述的,她都爱看。”⒊弹章中的文词。引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迂腐·弹发御史》:“一日闻进札子,众共侦之,乃弹御膳中有髮,其弹词曰:‘是何穆若之容,忍覩鬈如之状。’”
网络解释
弹词弹词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开始出现于明中叶,至清代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它由说、噱、弹、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其作品多为长篇,每次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相当于话本中之人话,供演唱者定场试音之用。弹词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浅近,语言上有“国音”和“土音”之分。
综合释义
曲艺的一个类别。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中叶。但据明臧懋循《负苞堂文集》记载,元末时可能已有之。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四明南词、长沙弹词、桂林弹词等。现在流行的弹词,表演者大都一至三四人,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乐器多数以三弦、琵琶或月琴为主,自弹自唱,坐唱形式。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其时,优人百戏,击毬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沧州瞽者刘君瑞,尝以絃索来往余家,言其偶有林姓者,一日薄暮,有人登门来唤曰:‘某官舟泊河干,闻汝善弹词,邀往一试,当有厚賚。’”《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安老爷向来於戏文弹词一道本不留心。”指说唱弹词的底本。冰心《南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谈到母亲看的书,真是比我们家里什么人看的都多。从小说、弹词,到杂志、报纸,新的、旧的,创作的、译述的,她都爱看。”弹章中的文词。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迂腐·弹发御史》:“一日闻进札子,众共侦之,乃弹御膳中有髮,其弹词曰:‘是何穆若之容,忍覩鬈如之状。’”
汉语大词典
(1).曲艺的一个类别。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中叶。但据明臧懋循《负苞堂文集》记载,元末时可能已有之。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四明南词、长沙弹词、桂林弹词等。现在流行的弹词,表演者大都一至三四人,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乐器多数以三弦、琵琶或月琴为主,自弹自唱,坐唱形式。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其时,优人百戏,击毬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沧州瞽者刘君瑞,尝以弦索来往余家,言其偶有林姓者,一日薄暮,有人登门来唤曰:‘某官舟泊河干,闻汝善弹词,邀往一试,当有厚赉。’”《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安老爷向来于戏文弹词一道本不留心。”(2).指说唱弹词的底本。冰心《南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谈到母亲看的书,真是比我们家里什么人看的都多。从小说、弹词,到杂志、报纸,新的、旧的,创作的、译述的,她都爱看。”(3).弹章中的文词。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迂腐·弹发御史》:“一日闻进札子,众共侦之,乃弹御膳中有发,其弹词曰:‘是何穆若之容,忍睹鬈如之状。’”
国语辞典
一种曲艺。流行于南方各省,表演者大都在一人至三人,有说有唱;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或再加上琵琶、扬琴陪衬。唱词多为七字句。曲调、唱腔则因地而异,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弹词[táncí]⒈一种曲艺。流行于南方各省,表演者大都在一人至三人,有说有唱;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或再加上琵琶、扬琴陪衬。唱词多为七字句。曲调、唱腔则因地而异,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
辞典修订版
一种曲艺。流行于南方各省,表演者大都在一人至三人,有说有唱;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或再加上琵琶、扬琴陪衬。唱词多为七字句。曲调、唱腔则因地而异,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也称为「搊弹词」。
辞典简编版
一种曲艺。流行于中国南方各省,表演者约一至三人,表演方式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或再加上琵琶、二胡陪衬,唱词多七字句。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
其他释义
曲艺的一个类别。前身是词话,弹词是“弹唱词话”的省称。明嘉靖年间已有弹词演出的记载。曾流行于北京等地。清中叶以后,主要流行在江浙一带,并分化出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四明南词等曲种。基本形式是有说有唱,演员自弹(奏)自唱,书目多为中长篇。
弹词造句
1.眷村的背景是那样一场流离变乱的时代而大江南北来此汇集了,每一扇日常琐碎的背后,没有一段不是可以伴着三弦唱进弹词里。朱天文 
2.此作经改编为苏州弹词书目,有一定影响。
3.弹词主要是指兴盛于明清,流布于南方的一种说唱文学,其中以女性创作的弹词最具影响力。
4.数百年以来,苏州弹词唱腔以曲调璀璨,流派纷呈而享誉吴地。
5.关于弹词的渊源流变,历来众说纷纭。
6.它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
7.未曾进过学堂,却通过“旁听”积累了大量书本知识,善讲评书、唱弹词,即席评唱更是他的表演绝活。
8.她们没说我不克不及再对于可乐弹词说唱。
9.苏州评弹是评话和弹词流传到江南,与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结合的产物。
10.在发展过程中,其叙事体制由原来的七言叙事体为主变为模仿戏曲表演的代言体为主,至清代,弹词成为一种新兴的俗文学。
弹词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