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三人成虎
sān rén chéng hǔ

【拼音】:sān rén chéng hǔ

【注音】:ㄙㄢㄖㄣˊㄔㄥˊㄏㄨˇ

【词性】:成语。

【简体】:三人成虎

【繁体】:三人成虎

字义分解
三人成虎的解释
词语解释
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又《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基础解释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会使人把谣言当成事实。
引证解释
⒈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引《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於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於市,而议臣者过於三人矣。愿王察之矣。’”又《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汉语大词典
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又《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国语辞典
战国时,庞恭和魏太子同去赵国当人质,临行前庞恭以三人成虎劝谏惠王不要听信谗言。典出《战国策.魏策二》。比喻谣言惑众。《隋唐演义.第二回》:「正是积毁成山,三人成虎。到开皇二十年十月,隋主御武德殿,宣诏废勇为庶人。」也作「市虎」。
成语词典版
01.《战国策.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02.《邓析子.转辞》:「古人有言,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03.宋.王懋《野客丛书.卷一四.众口铄金》:「古人有言:『众口铄金,三人成虎。』」04.清.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05.《隋唐演义.第二回》:「正是积毁成山,三人成虎。」u001a
其他释义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典故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出处
《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近反义词
三人成虎造句
1.路经办公区域的路上,常道听到了背后叽叽喳喳的议论,这可能是所有公司的通病,八卦总是传播地非常快,而且三人成虎,传着传着就变了味道。
2.掌门,三人成虎,防人之口甚于防川,你屡次三番袒护虎臣,难道当大家是白痴吗?
3.你看看,三人成虎啊,谣言这东西,谁知道能传成什么样呢,昨天我还是预备役神仙呢,今天就成了统治者,没准明天我还能下个蛋。
4.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比喻听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考虑,不要盲从相信。
5.到了现在,他都不知道自己根骨差在哪里,每天人云亦云,三人成虎,让他有些憋屈。
6.他们常常三人成虎乱制造谣言,不要相信他。
7.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8.近来不断上演的"三人成虎"之类的事件,不仅给被口诛笔伐者造成极大伤害,也使不少人对网络现状忧心忡忡。
9.直到数百名官差闯进洛家庄,江湖上的人这才明白三人成虎不是没有道理。
10.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啊!众口能铄金,真是一点都不错啊!
三人成虎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