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使国家安定。安定的国家。古国名。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一带。为昭武诸国之一。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复姓。汉有安国少季。见《史记.南越列传》。安国[ānguó]⒈使国家安定。⒉安定的国家。⒊古国名。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一带。为昭武诸国之一。⒋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⒌复姓。汉有安国少季。见《史记·南越列传》。
引证解释
⒈使国家安定。引《孙子·火攻》:“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张预注:“君常慎于用兵,则可以安国。”《史记·汲郑列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襃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隋王通《文中子·周公》:“其应天顺命安国济民乎!是以武王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紂,齐桓不敢逆天命背人而黜周。”⒉安定的国家。引《吕氏春秋·大谕》:“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⒊古国名。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一带。为昭武诸国之一。⒋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⒌复姓。汉有安国少季。见《史记·南越列传》。
网络解释
安国(河北省保定市下辖市)安国隶属河北省,由保定市代管的县级市,中心位置为北纬38°42’48″,东经115°33’30″,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处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经济圈中。东北与博野县为邻。西与定州相连,西北与望都县、清苑区交界,西南与深泽县相连,东南与安平县接壤。北距北京250千米、保定54千米,南距石家庄110千米,东北距天津240千米,西距京深高速公路、京广公路、京广铁路30千米。
综合释义
使国家安定。《孙子·火攻》:“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张预注:“君常慎于用兵,则可以安国。”《史记·汲郑列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襃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隋王通《文中子·周公》:“其应天顺命安国济民乎!是以武王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紂,齐桓不敢逆天命背人而黜周。”安定的国家。《吕氏春秋·大谕》:“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安国(?~@@@@@),字良臣,陕西绥德卫人。正德三年(@@@@@)戊辰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明代武状元、戍边将领。安国为人端庄严谨,有文武才能。正德十五年(@@@@@)六月去世。朝廷为了褒奖他的功绩,特给予“武敏”的谥号。安国(?~@@@@@),字良臣,陕西绥德卫人。正德三年(@@@@@)戊辰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明代武状元、戍边将领。安国为人端庄严谨,有文武才能。正德十五年(@@@@@)六月去世。朝廷为了褒奖他的功绩,特给予“武敏”的谥号。复姓。汉有安国少季。见《史记·南越列传》。
汉语大词典
(1).使国家安定。《孙子·火攻》:“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张预注:“君常慎于用兵,则可以安国。”《史记·汲郑列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隋王通《文中子·周公》:“其应天顺命安国济民乎!是以武王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纣,齐桓不敢逆天命背人而黜周。”(2).安定的国家。《吕氏春秋·大谕》:“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3).古国名。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一带。为昭武诸国之一。(4).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5).复姓。汉有安国少季。见《史记·南越列传》。
其他释义
1.使国家安定。2.安定的国家。3.古国名。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一带。为昭武诸国之一。4.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5.复姓。汉有安国少季。见《史记.南越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