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蒺藜状的尖锐铁器。战时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敌方人马前进。铁蒺藜[tiějílí]⒈蒺藜状的尖锐铁器。战时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敌方人马前进。
引证解释
⒈蒺藜状的尖锐铁器。战时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敌方人马前进。引《六韬·军用》:“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宋高承《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铁蒺藜》:“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持於武功五丈原。亮卒,懿追之。亮长史杨仪多布铁蒺藜。”《水浒传》第六八回:“吴用止住,便教军马就此下寨,四面掘了濠堑,下了铁蒺藜。”
网络解释
铁蒺藜铁蒺藜,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中国在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藜。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
综合释义
蒺藜状的尖锐铁器。战时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敌方人马前进。《六韬·军用》:“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宋高承《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铁蒺藜》:“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持於武功五丈原。亮卒,懿追之。亮长史杨仪多布铁蒺藜。”《水浒传》第六八回:“吴用止住,便教军马就此下寨,四面掘了濠堑,下了铁蒺藜。”铁蒺藜[tiějíli]一种古代军用的障碍物。以尖锐的三角形铁片联缀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于道路上或浅水中,用以阻止敌人的侵入。《武备志.兵诀评.六韬.虎韬.军用》:「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尺、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水浒传.第四七回》:「更兼死路里,地下埋藏着竹签、铁蒺藜。」也称为「渠答」。武器名。古代武侠所用的一种金属带刺的暗器。
汉语大词典
蒺藜状的尖锐铁器。战时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敌方人马前进。《六韬·军用》:“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宋高承《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铁蒺藜》:“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持于武功五丈原。亮卒,懿追之。亮长史杨仪多布铁蒺藜。”《水浒传》第六八回:“吴用止住,便教军马就此下寨,四面掘了濠堑,下了铁蒺藜。”
国语辞典
一种古代军用的障碍物。以尖锐的三角形铁片联缀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于道路上或浅水中,用以阻止敌人的侵入。铁蒺藜[tiějílí]⒈一种古代军用的障碍物。以尖锐的三角形铁片联缀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于道路上或浅水中,用以阻止敌人的侵入。引《武备志·兵诀评·六韬·虎韬·军用》:「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尺、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水浒传·第四七回》:「更兼死路里,地下埋藏著竹签、铁蒺藜。」⒉武器名。古代武侠所用的一种金属带刺的暗器。
辞典修订版
一种古代军用的障碍物。以尖锐的三角形铁片联缀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于道路上或浅水中,用以阻止敌人的侵入。《武备志.兵诀评.六韬.虎韬.军用》:「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尺、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水浒传.第四七回》:「更兼死路里,地下埋藏着竹签、铁蒺藜。」也称为「渠答」。武器名。古代武侠所用的一种金属带刺的暗器。
其他释义
1.蒺藜状的尖锐铁器。战时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敌方人马前进。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