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概念
gài niàn

【拼音】:gài niàn

【注音】:ㄍㄞˋㄋ一ㄢˋ

【词性】:名词、形容词。

【结构】:概(左右结构)念(上下结构)

【简体】:概念

【繁体】:概念

字义分解
概念的解释
词语解释
概念gàiniàn。(1)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概念[gàiniàn]⒈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英idea;notion;concept;
基础解释
(名)反映客观事物根本属性的思维形式。
引证解释
⒈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抽出本质属性而成。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引李大钊《俄罗斯文学与革命》:“十九世纪前半期之诗人,对于自由仅有暧昧之概念。”毛泽东《实践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
网络解释
概念概念(Idea;Notion;Concept)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
网友释义
概念(Idea;Notion;Concept)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本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概念可以大众公认的,也可以是个人认知特有的一部分。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37.1-2000:“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德国工业标准2342将概念定义为一个“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从广义上讲:事物能够改变模型的性质称为事物的概念。
汉语大词典
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抽出本质属性而成。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李大钊《俄罗斯文学与革命》:“十九世纪前半期之诗人,对于自由仅有暧昧之概念。”毛泽东《实践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
国语辞典
对事物的普遍而抽象的认识。通常都是指在同种类的多数事物中,将其共同性、普遍性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如白马、白雪、白衣等事物的「白」。概念[gàiniàn]⒈对事物的普遍而抽象的认识。通常都是指在同种类的多数事物中,将其共同性、普遍性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如白马、白雪、白衣等事物的「白」。近观点观念英语concept,idea,CL:個|个[ge4]德语Begriff(S,Philos)​,Vorstellung(S)​法语concept,notion,idée
辞典简编版
对事物普遍而抽象的认识。通常都是指在同种类的多数事物中,将其共同性、普遍性抽出来,加以概括而成为「概念」。如白马、白雪、白衣等事物的「白」。 【造句】这些数学题我讲解了这么久,你是否有一点概念了?
其他释义
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
近反义词
概念造句
1.这种功能天衣无缝地扩展了根据组进行定制的概念
2.他们坐在那儿洗耳恭听,脑子里只有些模模糊糊的概念
3.概念到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卖钱了,它必须变成具体计划,哪怕很小,很具体,很细节。
4.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
5.这本书交给你一些程序然后解释它们之间是如何搭配的,讲解了编程的概念并让你好好地掌握,而不是教你学会如何使用这些概念去编制程序。
6.这本书对概念的解释含混不清,使人费解。
7.物理前概念对学生解题思维影响的研究寥若晨星。
8.数学课上,老师又讲了一个新的概念
9.凡是具体的概念都是从事物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
10.这篇论文概念明晰,说理透彻,是一篇好文章。
概念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