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人非木石
rén fēi mù shí

【拼音】:rén fēi mù shí

【注音】:ㄖㄣˊㄈㄟㄇㄨˋㄕˊ

【词性】:成语。

【简体】:人非木石

【繁体】:人非木石

字义分解
人非木石的解释
词语解释
谓人有思想感情,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訴者?'
基础解释
谓人有思想感情,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訴者?/'
引证解释
⒈亦作“人非草木”。引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唐白居易《李夫人》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郁达夫《迟桂花》:“她虽则是一个纯真的小孩子,但人非木石,究竟总有一点感情。”《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覆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综合释义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人非木石[rénfēimùshí]修订本参考资料:人有思想感情,不同于树木石块无知觉感情。见身非木石条。唐˙白居易˙新乐府˙李夫人: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汉语大词典
谓人有思想感情,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唐白居易《李夫人》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郁达夫《迟桂花》:“她虽则是一个纯真的小孩子,但人非木石,究竟总有一点感情。”亦作“人非草木”。《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覆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国语辞典
人有思想感情,不同于树木石块无知觉感情。参见「身非木石」条。
辞典修订版
人有思想感情,不同于树木石块无知觉感情。参见「身非木石」条。唐.白居易〈新乐府.李夫人〉:「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人有思想感情,不同于树木石块无知觉感情。见身非木石条。唐˙白居易˙新乐府˙李夫人: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其他解释
言人有感情,别于木石之无知也。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
其他释义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人非木石造句
1.人非木石,何能不感!设令吾攻喜门,此辈谁不致力,但是喜不敢生心耳。
2.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白居易 
3.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只若不遇倾城色,怎知人间晴方好,年华皆付空流水。青青的悠然 
4.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白居易 
5.嫂子明鉴,人非木石,岂有不知好歹之理。
6.人非木石,谁能无情?大家对他这么好,他难道能不回心转意吗!
7.陈医生虽是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毕竟人非木石,孰能忘情!深夜遇到这样花容月貌的少妇,自己跑进房来,不禁飘飘然心旌荡漾。
8.承家相公,夫人抬举,人非木石,岂不知感?但重整云鬟,再施铅粉,丈夫已亡,有何心绪?况老尼相救深恩,一旦弃之,亦非厚道。
9.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10.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人非木石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