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登龙门
dēng lóng mén

【拼音】:dēng lóng mén

【注音】:ㄉㄥㄌㄨㄥˊㄇㄣˊ

【结构】:登(上下结构)龙(独体结构)门(独体结构)

【简体】:登龙门

【繁体】:登龍門

字义分解
登龙门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比喻得到有名望者的接待和援引而提高身价。2.封建时代称会试中式,致身荣显为“登龙门”。登龙门[dēnglóngmén]⒈封建时代称科举考试会试得中,致身荣贵为登龙门。
引证解释
⒈比喻得到有名望者的接待和援引而提高身价。引《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李贤注:“以鱼为喻也。龙门,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絳州龙门县。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鱉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南史·袁昂传》:“昂雅有人鉴,游处不杂,入其门者号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唐高彦休《唐阙史·崔相国请立太子》:“时以艺学进者,一参讲席,如登龙门。”清方文《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寻常尚想登龙门,况受一廛栖宇下。”⒉封建时代称会试中式,致身荣显为“登龙门”。引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数年间,拟迹庙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大抵非精究博赡之才,难以应乎兹选矣。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
网络解释
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名望、有权势者的援引而身价大增。后亦指科举时代会试得中。
综合释义
比喻得到有名望者的接待和援引而提高身价。《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李贤注:“以鱼为喻也。龙门,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絳州龙门县。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鱉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南史·袁昂传》:“昂雅有人鉴,游处不杂,入其门者号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唐高彦休《唐阙史·崔相国请立太子》:“时以艺学进者,一参讲席,如登龙门。”清方文《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寻常尚想登龙门,况受一廛栖宇下。”封建时代称会试中式,致身荣显为“登龙门”。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数年间,拟迹庙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大抵非精究博赡之才,难以应乎兹选矣。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
汉语大词典
(1).比喻得到有名望者的接待和援引而提高身价。《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李贤注:“以鱼为喻也。龙门,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绛州龙门县。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南史·袁昂传》:“昂雅有人鉴,游处不杂,入其门者号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唐高彦休《唐阙史·崔相国请立太子》:“时以艺学进者,一参讲席,如登龙门。”清方文《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寻常尚想登龙门,况受一廛栖宇下。”(2).封建时代称会试中式,致身荣显为“登龙门”。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数年间,拟迹庙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大抵非精究博赡之才,难以应乎兹选矣。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
国语辞典
龙门位于黄河上游,其流甚急。古代传说鲤鱼登此门即化为龙。典出《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后以登龙门比喻考试及第或由微贱变为显贵。《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也作「跳龙门」。登龙门[dēnglóngmén]⒈龙门位于黄河上游,其流甚急。古代传说鲤鱼登此门即化为龙。典出也作「跳龙门」。引《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后以登龙门比喻考试及第或由微贱变为显贵。《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龙门位于黄河上游,其流甚急。古代传说鲤鱼登此门即化为龙。典出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后以登龙门比喻考试及第或由微贱变为显贵。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李膺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膺独特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客接着,名为登龙门。亦作跳龙门。
其他释义
封建时代称科举考试会试得中,致身荣贵为登龙门。
登龙门造句
1.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等“申遗”成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刺激了地方政府,于是蜂附云集,日渐逼仄的“申遗”路上熙熙攘攘。
2.立功的道儿上人就多,一登龙门身价千金,并非是他浑身那百十斤臭肉果真成了龙肉,实在是朕赏他的那身顶戴值价。 
3.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4.诗人词人其实很多都来自乡村,只不过地主出身的占绝大多数,虽然通过科举考试一登龙门,但昔日所见所闻或多或少总能留下些深刻的烙印。
5.而任何戏班只要来过“海珠”演出,便“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6.如果这些人都想“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的话,那拥挤的成功之路将是何其漫长。
7.那么,你就注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而只要生在城里,就“一登龙门”,无后顾之虞。
8.一登龙门醉红绡,天庭初识鲍蕙荞。
9.帝君的眷宠,令我们何家更是一登龙门
10.在隋朝以后的1300多年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通过金榜题名,学子们从此便可一登龙门而奔坦途,来实现求仕途、变命运、光宗耀祖之梦想。
登龙门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